1987我的导演时代 第14章 他们

作者:魏不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0 01:55:31
最新网址:www.bquge.cn

九月七日。

凌晨。

郑栋天起了个夜。

年纪大了,就是这样,想稳稳睡到天明太难了。

不是尿急,就是莫名其妙的醒。

看时间,三点多了,他也不太想睡了。

遂,来到书房,准备安安静静看会书。

时间差不多,也就该去上课了。

但没多久,叮玲玲,一阵刺耳的老式电话机的声音猛的响起。

吓的他一惊。

跑去接起电话,他很不耐烦。

“谁啊?”

“什么?”

然后,

他的状态就不对劲了,面色微微发红,面带笑意,嘴里喃喃自语。

“谁打的电话?”

他的夫人睡眠浅,也被吵醒了,走出来客厅就看到郑栋天坐着。

头一声问,郑栋天好像没听见,重复了一遍,他才:“哦。”

“江子来的电话。”

江子是一家报社的领导,是他的老同学。

“什么事啊?”

“好事。”郑栋天习惯性卖了一个关子。

“大好事。”

他夫人可不惯他的恶趣味。

爱说说,不说拉倒。

翻了个白眼,转头就回去睡觉了。

这让其实非常渴望分享一下的郑栋天,傻眼了。

末了,自娱自乐,自吹自擂。

“啧啧,不愧是我教出来的。”

他接到的电话,当然是关于时寻获奖的消息。

他特意托同学关注这方面消息。

别看时寻去之前,他几乎表现的不怎么关注。

但那是怕时寻有压力。

实则心里既有为时寻能去到大舞台的喜悦。

也有担心,怕年轻人去了之后,不能得到认可而感到失落。

他是过来人,太体会这种感觉了。

“好小子啊,啧啧。”

——

第二天,北电就打出了横幅。

“热烈庆祝我校85级学生时寻,作品‘车四十四’获得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轰。

学校沸腾了。

前几次类似的挂横幅。

是为老谋子,凯子。

这两人虽说也是学长,

但离的很远。

更像是电视中的风云人物。

时寻,却不一样,那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

抬头不见低头见。

一转眼,

人家已经扬威友邦,

我们却?

“好家伙,真得奖了。”

王锐看着横幅也是很震惊。

他跟时寻在学校里关系里最好,此刻,也最感慨,自己是不是也该加把劲了。

“威尼斯啊。”

楼叶的眼里也有些悸动。

他性子内敛,但青年人,又是学电影的,怎么可能不渴望三大最高殿堂。

路学长则下意识看了下王晓率,对于好兄弟心底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心知肚明。

担心他会心态失衡。

王晓率却笑着说:“看我干嘛?”

他心里虽然确实有一点点嫉妒。

但还真不至于怎么样。

他的片子已经送去戛纳、柏林那边送审了。

目前满心也全都在这块儿。

而且他谁都没说,

打定了主意,

默默惊艳所有人。

而这,

也不是他盲目自信。

送出去之前,

他特地托之前认识的那位香江老哥,把片子寄给过几位做过评委的老前辈们看过。

反馈评价都是片子非常好,冲奖希望很大。

为此他还支付了一笔邮费,老贵了。

而那些之前,觉得车四十四有各种问题的,绝大多数都哑口不言了。

只有极少数还在嘴硬:

“不就是拿了个短片奖嘛,不知道还以为拿了金狮呢。”

“老谋子拿了金熊都有人喷臭大粪。”

“他还说不得了。”

“一个没有含金量的短片奖,至于么。”

面对这种嘴硬的,

有些支持时寻的人,

也懒得跟他互喷。

直接把一张报纸拍在他们的面前。

一张人民文艺的最新刊。

咋的,你比主流媒体还懂?

你怎么不上天呢?

报纸上,时寻举着奖杯,意气风发。

旁边是硕大的标题:

“中国电影人扬名威尼斯。”

是的,时寻上报纸了。

拿完奖的第二天。

不止一家,主流的媒体,不少都跟进了。

作为内地第一部,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奖项的电影。

导演还是一位在校学生,新闻噱头很足。

不少电影刊物,甚至将消息列为了头版头条。

这时候,刚刚才有所谓第四代,第五代之类的导演的说法深入人心。

因此,一些喜欢整噱头的媒体也开始将时寻的‘车四十四’,视之为第六代导演的第一炮。

——

中戏。

这天,贾宏声打碎了好几个暖水壶。

他也不知道怎么了,

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该死的手。

此刻,

看着那张同学新买回来那张平铺的报纸,

看着报纸上那张意气风发的脸,

一个劲儿的念叨。

“一部短片,显摆什么。”

末了,趁着没人的时候,将报纸狠狠撕碎丢到垃圾桶,吐了口痰。

“哎,当时你就真不该听贾宏声的。”

巩丽也很震惊。

打死她也想不到,时寻那片子,能那么出彩。

否则,当时也不至于态度不冷不热。

早知道,她都想去演了。

别管是不是短片,

那特么是威尼斯。

而伍玉娟去参演的的那部周导演的片子。

别说威尼斯了,普通的国外a类电影节都不带理他的。

最多也就能在金鸡百花这种溜溜,还不一定得奖。

伍玉娟心态摆的倒挺好:“都过去了。”

心里怎么想,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

江衫他们班震动也很大。

他们老师买回来一张报纸,上面还刊载了江衫的照片。

看得出来,这货开心坏了。

瞅瞅那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大牙花子都眦出来了,那叫一个青春洋溢。

“伱们看看,人江衫都去威尼斯了,你们呢,排个小品都排不明白。”

“都是同学,你们就甘心?”

他们老师就是故意买回来刺激他们的。

这帮孩子平时努力归努力,也贪玩。

同学们当然是不甘心的。

羡慕呀。

可又能怎么办呢。

他们也想拍,也得有人找他们。

这话,徐凡最有发言权。

当时她跟江衫一起的,但人家导演选了江衫,没选她。

这是啥,这就是命啊!

——

几天后,时寻的皖省老家,一个小村子。

一大清早就被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给惊动了。

一问,您猜怎么着。

县里的领导送表扬来了。

老时家那个死倔死倔的小儿子,拍了部片子,竟然让洋人给看中了,还给颁了奖。

也别觉得隆重或夸张。

人民文艺这种主流媒体都跟进了,定性为‘为国争光,青年榜样’。

下面的领导看着能不抓着机会,好好卖力表现一下自己?

时家老两口也惊呆了。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村长。

这下可好,县里的领导亲自造访。

还跟他们亲切的交谈。

表扬。

老一辈没什么文化,但真有一种祖坟冒青烟的感觉。

光耀门楣,不外如是。

临了,老两口都还不敢信,还问:

“没搞错吗?”

“真是我家那小子?”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