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父曹孟德 第71章 拉拢

作者:小杯杨枝甘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9 22:42:06
最新网址:www.bquge.cn

说是十万大军,但战兵肯定没那么多。

兖州也养不起这么庞大的军队。

即便养的起,也不可能倾巢而出,总要留下一些士卒守卫自家城池。

据曹昂所知,除了李整、吕虔这些中途加入的小股东以及曹昂本部之外,曹操手中大概有三万多精锐战兵。

这三万多精锐,成分比较复杂。

有曹家、夏侯家的家兵门客,有在陈留、丹阳、东郡等地招募的士卒,但人数最多的,还是收编青徐黄巾后,曹操从其中挑选出来的劲卒。

这股用以统治兖州的核心力量,理所当然的被曹操本人、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有限的几个人所掌控。

几人中,又数夏侯惇最为特殊,是以曹操为首的这支势力的绝对二号人物。

曹操外出征战时,必定会留夏侯惇照看后方。

反之,如果曹操居内,几人中能够统帅全军外出攻伐者,也只有夏侯惇。

此次攻伐徐州,亦是如此。

曹操送至费城的密令中有提到,他本人准备亲率大军走亢父道,顺着泗水直击彭城,而夏侯惇则留守州牧府所在的鄄城。

而作为曹操的长子,在这支新兴势力中,地位恐怕前十都排不上。

不过,这已经比原始空好很多了,他现在至少能独领一部人马。

接到准备战争的命令后,众人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准备事宜。

粮草、兵器、铠甲,甚至鞋子、衣袍,都需要花时间准备。

士卒们也需要时间调整情绪,放松心态。

曹操给他们的命令是,看住臧霸。

不需要攻城,不要占领徐州土地,甚至不需要击败多少敌人,只要看住屯驻琅琊国的臧霸,不让其支援主战场,就算完成任务。

听起来简单,但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容易。

因为臧霸麾下主力一直保存的很完整,再加上臧安寨撤回的那拨人,可用之兵将近两万。

而曹昂这里可以野战的士卒只有六千人。辅兵营人数较多,但大部分人都差点意思,野战都费劲,还需要操练。

简单计算就能发现,曹昂手上的兵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应劭的态度偏偏又显得很暧昧,虽不至于直接翻脸敌对,可大概率不会帮助曹操继续扩大势力。

应劭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自然在于袁绍。

且说,袁术大败并且逃往南方后,最开心的人实际上不是曹操,而是袁本初。

曹操打赢这一仗,减去折损,得到的好处并不多,甚至因为陶谦的动作,还略微有点亏。

至少在粮食消耗上,就很不划算。

而袁绍呢,一丁点力气没花,就在袁家内部斗争中,占据了有利的态势。

不开心就怪了。

千万别小看这点优势,它能给袁绍带来许多实际帮助。

因为汝南袁氏固然强横,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袁术联合徐州陶谦、幽州公孙瓒以及长安庙堂,对抗袁绍、曹操、刘表,便是明证。

袁家诸多门生故吏,有人支持袁术,有人支持袁绍。

但在袁术、袁绍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左右逢源的骑墙派。

相比于嫡出身份的袁术,由侍妾所生的袁绍天然矮了一头。

要知道,汉代极重礼法。

嫡出的袁术,显然更得大多数袁家故吏的支持。

但今年夏天之后,形势却大有不同。

袁术惨败于曹操之手,而袁绍却接连击败实力强横的白马将军公孙瓒、肆虐八百里太行山的黑山军。

二者孰强孰弱,似乎已见分晓。

此前摇摆不定的骑墙派,势必会向袁绍那一侧倾斜。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谁都想跟随最终的胜利者,至少是胜率最大的那个。

当此之时,各地群雄当中,还有比袁绍更像是能平定天下的那个人么?

身负讨董盟主之望,又占据天下间最为富庶的冀州。

一统河北之后,进而称雄于中原,复刻光武旧事,眼看即将成为现实!

此时不加入,更待何时?

难道非要等到人家兼并冀、幽、并,尽取河北之地后,再行投奔?

等到那个时候,哪里还能有好位子呢。

只靠猜测,曹昂就笃定未来的数年,将是袁绍实力疯狂扩张的时间段。

但这一切,对于曹家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先不说,未来实力强大后的袁绍,会给曹家带来多么可怕的压迫感;单说眼前,袁术退往淮南,等于说短时间内彻底无法威胁冀州,以其为核心的脆弱联盟,已然名存实亡。

没有袁术居中串联,徐州的陶谦不可能会跨越兖州、青州,直接威胁冀州。

如此一来,袁绍只需要应对北边公孙瓒、西边的张燕,压力骤然减弱。

来自大河以南的威胁,短时间内等同于没有。

这种情况下,原本用来保护自己南方的曹操,就没有必要这么强大了。

既然不再依赖,那么减少对曹操支持,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暗地里,恐怕还会想办法削弱曹操的实力,为以后的吞并行为做准备。

这些,恐怕才是应劭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

乱世中,敌友关系随时有可能改变。

曹操这么着急攻打徐州,恐怕也有袁绍给予压力的原因。

毕竟,兖州才是真正的四战之地,根本无险可守。

只有尽快解决东面强敌,将徐州纳入掌控,依靠大海以及泰山作为屏障,曹操才算真的如鸟上青天一般脱困而出。

可是在曹昂看来,此时鲸吞徐州难如登天。

......

后勤之事有伊籍,操练军队有高顺。

曹昂自觉并不会比此二人做的更好,便将时间花在了其他地方。

比如说,伤兵营。

费城城内偏北部有一丘陵,东西横列,岭北俗称“兵马城”,是春秋费国君主操练兵马的场所。陶谦围城之前,这里是费城北市。不过此时,已经变成了大号的军营。

而费城东城墙下方,靠近军营的地方,便是伤兵营所处之地,居住着大约六七百号伤兵。

甫一走近其中,曹昂首先感受到的便是压抑和沉默。

当然了,这也实属正常。

伤患聚集之地,历来如此。

就如同在后世医院里,又能看到多少笑容?

此时伤兵营中的形势,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轻伤者大多都已经离开了,仍然留在这里的不是重伤濒死之人,便是身体残疾之辈。

大多数都对未来充满了绝望。

譬如背靠一口井,半躺在空地上晒太阳的宋赞,看上去就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

他原本不是这样的。

宋赞是沛国谯县人,没错,是曹昂的老乡。

宋赞刚出生时,宋家家境十分殷实,十七八岁时,因为仰慕县中的一位豪侠,选择做了游侠儿。

没做几年,黄巾之乱轰然爆发。

宋家没能躲过去,被暴动吞没,反而是游荡在外无所事事的宋赞活了下来。

而后,其便投奔曹操,从了军。

由于乡党这层关系,宋赞在曹营过得还不错,慢慢升到了屯长,去年被划到曹昂麾下。

怎么看,也算慢慢混出了点名堂。

可惜,在之前的费城防卫战里,被砍掉了右臂。

四肢完整的人,不会理解身体残缺所带来的不便,以及深入骨髓的痛苦。

不能拉弓,不能双手持矛,宋赞的军旅生涯至此完结。

可世间最让人无力之处便在于,无论此前的人生多么悲惨,只要没死,时间还会不断流逝,生活还要继续。

除非选择结束生命,可这很难。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如同行尸走肉般,一直活着。

“宋君,醒醒,到进食的时辰!”

曹昂用脚尖踢了踢躺在地上的宋赞。

宋赞抽了抽鼻子,眼睛都不想睁开,不耐烦地挥了挥完好无损的左臂,扭了扭身子,又要睡去。

等到再次被叫醒,宋赞终于忍不住醒了过来,刚要发怒,看见眼前之人是曹昂,只得讪讪一笑:“司马,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往日里神采奕奕的宋君,是怎么变成如今这副模样的。”

曹昂也不嫌脏,一屁股坐到宋赞旁边的空地上。

宋赞神色黯然,一声不吭。

“别这么垂头丧气的。”

曹昂在他胸口上锤了一拳,“我还有紧要的事情,想交给你呢。”

“司马。”

宋赞苦笑一声,偏过头看了看自己空荡荡的右臂,“我这副模样,已是无用之人,还能做什么大事呢?!”

“话不能这么说,没了右臂就做不了事情了?这是哪里的道理?”

曹昂颇有些不以为然。

他看了看身后这口颇有些年代的水井,问道:“宋君可知,这口井有何来历?”

宋赞仍然沉浸在沉闷的情绪里,勉力回答道:“据传这是春秋时,鲁国执政季桓子在家中挖的一口井。”

“那宋君可知,这口井有何典故?”

曹昂仍然追问不止。

宋赞略微思索后,回答道:“《左氏春秋》有提到过,季桓子穿井获羊。”

这是说,季桓子在家中挖井,得到一个像瓦罐一样的东西,里面有一只外形似羊的动物。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便派人去询问孔子。孔子说,山中的怪物叫夔,叫蝄,水中的怪物叫龙,叫罔象,土中的怪物叫羵羊,这是一只羵羊。

这则故事其实没有什么深刻含义,左丘明记载下来,大概率只是为了说明孔子学识渊博。

可这毕竟是数百年前发生的事情。

宋赞能够知晓,说明他至少熟读《左氏春秋》。

对于一个军士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宋君连季桓子穿井获羊的故事都知道,怎么能说自己无用呢?”

曹昂抚掌大笑:“我想请宋君教导伤兵营中的袍泽们,读书识字。只要能够识全常用文字,来日就有一件大好事等着诸位!”

“教授文字自然可以,只是司马所说的好事,究竟是什么?”

“宋君暂时容我保密。”

曹昂一脸神秘地说道:“不过,我可以保证,肯定是一件能让诸位风风光光的好事。而且,大概率就在明年!”

宋赞还是有些不解,但眼中确实多了些生气。

人就是这样,有了希望,不管是什么希望,总归会变得不一样。

其实曹昂为这些伤员准备的去处,就是未来大规模屯田时,用来控制最基层的触角。

这些人不适合继续征战,却并不代表不能管理屯民。

相反,上过战场、杀过人、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对曹昂有一定忠诚度的退伍伤员,去管理屯民,再适合不过了。

大汉是有残疾人不得为官的潜规则。

可是,煌煌大汉朝都快亡了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