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6、

——为何用这种眼神看我?

李世民皱眉。

李渊很不耐,不快摆手,催促:“文静,有话不妨直说,畜生还做了什么更恶劣的事?”

李渊语气中冒着森森杀意。

刘文静想想,这事用不了多久,整个长安都会知道。

毕竟长安的权贵们都知道。

是没办法保密的。

削弱李氏的声望,李渊将来做了皇帝,就更需要世族门阀的支持。

豪阀阶层就能得到更多好处。

“杨侑抓了长孙小姐,用药设计,让长孙小姐与李智云发生苟且之事。”

……

所有人变了脸色,隐隐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脸如墨色,手指慢慢蜷曲。

——还有更糟糕的!

刘文静看了眼李世民,“我向李智云传达唐公命令后,是长孙小姐提醒不要不折不扣执行,要寻找变机,甚至主动制造变机,然后就有了李智云兵进皇宫。”

“该死!该死!该死!”

李世民尚未失态,李渊倒最先暴怒如雷。

谁都不清楚,李渊的杀意针对谁?

杨侑?李智云?长孙无垢?

又或者都有?

对于李渊的失态,没有人怀疑是李渊城府不够深。

李智云四两拨千斤,可给李渊化家为国造成了的负面影响,现在完全无法估量。

一个糟糕透顶的烂摊子,摆在李渊面前。

可不是儿女情长可比的。

……

左武卫大营。

中军帅帐。

“二哥,统计清楚了。”苏亶拿着账本起身,激动道:“林林总总,总计两百余万贯,即便李渊不给发饷,也足够咱们养活这支兵马二十年!”

尉迟敬德、罗士信刚刚安抚完将士联袂而来,恰巧听到苏亶的话。

尉迟敬德松了口气,当即提议:“智云,我建议拿出一笔钱做买命钱。”

“我和士信在军中走了一圈,摸了摸左武卫现在的底。”

“左武卫参与守城和太原兵为敌,再加城门处,我们李渊表现出的敌意,现在军心很不安。”

“大家都是乱世草芥,可又有家人牵绊,这个时候如果能拿出一大笔钱让他们安顿家人,他们就愿意给咱们卖命!”

苏亶看向李智云。

这的确是个稳定军心的法子。

李智云想的更多,沉默片刻,摇头:“就算流寇作战都有核心骨干精锐,这支兵马是我们在乱世立足的核心,肯定是要走募兵制,专职军人,精锐的路子。”

“募兵制,饷银只是表,募兵制下真正的精锐,我想绝不可能仅仅是饷银维系。”

因为一些原因,李智云失去了穿越前的记忆。

已经不记得历史中,唐朝藩镇节度使募兵制的弊端。

但敌境高句丽的残酷经历,让他对领兵、军队建设隐隐摸索到了一些独到见解。

“你们想想,饷银有命重要吗?想想为什么,独独我们凝聚在一起,转战高句丽林海雪原,杀出重围?”

二次东征,杨广从辽东烧断浮桥,水军从海上仓皇撤退。

扔在高句丽境内的兵马数十万。

经过早期的混乱,最后形成数十股势力,每股势力都有强烈的保命意愿,那种环境,这股意愿激发的战斗力,应当比饷银更加重要。

可最终只有他们这股力量,避免了全军覆没,没变成高句丽人用头颅堆砌的景观。

现在面对类似问题,李智云开始思考,在国内这种环境,用什么让将士们,拥有当初他们那种凝聚力。

苏亶沉思琢磨,忽然开口:“我们和其他势力,那时都想活命,要说不同,恐怕就是我们还严守一些底线。”

“我感觉,在当时极度困难的环境中,就是这些严守的底线,让我们比其他势力更有韧劲儿、凝聚力,所以我们坚持下来了。”

“我们严守的底线,其实可以说是一种信念,甚至最后成了我们的军魂!”

“对!”李智云笑着点头:“发饷鼓舞士气安抚人心肯定要做,往后发饷,也只是为解决将士们养家糊口的后顾之忧。”

苏亶补充道:“募兵制决不能把饷银宣扬成一种买卖关系,不但不能宣扬,今后我们还要警惕这种说法,打击!纠偏纠正这种观念!”

“饷银是解决后顾之忧的一种温情关怀措施!”

尉迟敬德、罗士信也不由点头。

他们没苏亶的敏锐反应,更没有李智云善于观察和总结。

可高句丽的残酷他们同样亲身经历,只要说明,他们就能领会接受,且全力支持。

就是尉迟敬德觉得苏亶有些腹黑。

‘温情关怀’?

他觉得有些即当又立。

罗士信年轻,性子急躁,没想太深,迫切询问:“二哥,这饷银只是温情关怀措施了,就不足以凝聚军心,我们用什么凝聚兄弟们?”

“我暂时也说不清楚。”李智云摇头,却又很自信笑了,“不过刚才分析指明了方向,就不难找到我们要的东西。”

“无非是找出一个大多数人渴望、赞同、接受、支持的东西。”

“把这个东西打造成我们的军魂、信念。”

“并不难,只要我们广泛接触将士们,把他们想要的都记下来。”

“然后分析归纳,把绝大多数人都会提及的观点提出来,作为我们凝聚士气的军魂信念即可!”

苏亶三人笑了。

又有当初在林海雪原那种感觉了。

苏亶询问:“二哥,那首先发多少饷,以什么名义?”

“三贯吧。”李智云说:“用起义饷的名义,虽然实质上李渊就是为了那张破龙椅造反,可既然我们也被迫参与了,就选个好听点的名字吧。”

“发饷我们亲自一个个发到手中。”

“发饷过程中,了解记录将士们的想法。”

……

唐公府。

就在李智云几人着手整顿兵马,为建设军队做准备时,李渊却在府中,为眼前的烂摊子发愁。

“世民呢!为什么出宫后,一直没见到他!”

窦氏来到会客厅外,就听到李渊含着火气的质问。

窦氏不动声色汲气,笑容代替阴沉的脸色,推门入内,打破堂内压抑气氛,如沐春风笑道:“叔德,大家都累了,我命人在府中准备了膳食,让大家都去用膳吧。”

刘文静知道,窦氏有事和李渊商量。

但凡了解唐国公府内宅情况的人都知道,窦夫人对李渊,就同文献独孤皇后对文皇帝。

“多谢夫人。”刘文静率先起身,带着一群同样明白了的人迅速离开。

李秀宁、李建成主动留了下来。

窦氏看着李建成询问:“你二弟呢?”

李建成脸色不好看,“出宫后,二弟就去了长孙府。”

闻言,几人的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窦氏手指微微蜷曲,冷笑看向李渊:“智云不是一直想知道他母亲万氏的下落吗?”

“哎,我们为他好,可他却不能领会,也不知,这孩子能不能接受,那么一个不知廉耻的母亲……”

李建成、李秀宁惊愕抬头。

“母亲,万姨娘还活着?!”

求鲜花、月票、评价票、评论支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