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李向阳站在院子里,目送老郑和夜影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这才转身回到屋里。

老支书正捧着茶杯,脸上带着笑:小李啊,这老郑可是咱们这一片有名的猎手,能入他的眼,不容易。

是啊,他那条夜影,确实厉害。李向阳点点头,老支书,天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青璇,送送李向阳。

不用了,让楚姑娘陪您说说话吧。

那怎么行。

楚青璇已经站了起来,快步走到里屋,再出来时手里抱着那件棉袄,这是你的衣服,总得还给你。

李向阳接过棉袄,冲老支书和楚青璇点点头:谢谢老支书今天的款待,改天我再来看您。

推开院门,寒风扑面而来。

李向阳裹紧棉袄,心里琢磨着今天的事。

老郑这条狗要是能到手,以后打猎就方便多了。

就是不知道家里要添只狗,小公主该怎么闹腾了。

想到此,李向阳有些忍俊不禁的笑了。

想着想着,他就走到了自家院子。

推门进去,就闻到一股粥的香气。

李母正在灶前忙活,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小花蹲在一旁添柴,见他进来,眼睛一亮:哥,你回来啦!

然而李母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说话,只是默默地搅动着锅里的粥,脸色不太好看。

李向阳心里咯噔一下,估计是自己陪楚青璇的事惹的。

娘......他刚要解释。

向阳啊,李母放下勺子,转过身来,眼神严肃,你可不能见异思迁。小芸那姑娘多好,对咱家也好。

娘,您想哪去了。李向阳连忙走到母亲身边,今天就是老支书让我带楚青璇转转,别的任何事都没有。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你最好是!李母一双手叉着腰,眼神严厉地盯着李向阳,我跟你说,你要是敢对不住小芸,我打断你的腿!

李母这副模样把李向阳吓了一跳,连忙表态:娘,我哪敢啊。放心,您儿媳妇只能是小芸。

哼。李母冷哼一声,转身继续搅动锅里的粥,记着就好。

李小花在一旁抿嘴偷笑,看着她平日里温和的母亲难得展现出这般凌厉的一面。

对了娘,今个我去老支书那时,遇到张大山跟老支书道歉想复职,然后老支书把他轰走了,并且告诉他今后生产队长让您干。我先跟您说一声,让您心里有个底,免得老支书找过来,您措手不及。

我?干生产队长?李母手中的勺子差点掉了,赶紧搁在锅边,你这孩子,别胡说。我一个妇道人家,连字都认不全,哪能当生产队长啊。再说了,生产队长得管着大伙儿,我......

李母的声音越来越小,低头摆弄着围裙边,脸上写满了不自信。

看着母亲这般模样,李向阳心里一阵酸楚。

他知道,母亲虽然能干,但因为没念过多少书,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娘,他走到母亲身边,轻声说道,认字的事,我和小花都能教您。再说了,当生产队长最重要的不是认字,是为人。您想想,张大山那么多字认得,把队里的粮仓管成什么样了?

可是......

娘,您自信点,李向阳继续说道,您想想,您过日子多细心啊。您要是当了生产队长,肯定比张大山强。

我也觉得哥说的对。小花也凑了过来,娘,村里的婶子大娘们有事儿,不也都爱找您商量么?

李母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可我......

娘,您就试试吧。您不试怎么知道自己干不好?

李母看着一双儿女期待的眼神,内心的不安渐渐被温暖填满。

她轻轻点了点头:那......等老支书找来,我就试试看吧。

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香甜的味道在屋里弥漫。

李母盛了一碗南瓜粥,撒上白糖,递给李小花:来,趁热喝。

谢谢娘!李小花接过碗,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好甜啊!

向阳,你也喝一碗。李母又要去拿碗。

娘,别忙乎了,我在老支书家吃饱了。李向阳摆摆手,看到母亲担忧的眼神,赶紧补充道:真的,今天我带着楚青璇进山,抓只野鸡炖了,还喝了不少酒呢。

喝酒了?李母眉头微皱,跟谁喝的?

跟郑德发老爷子喝的。李向阳倚在炕边回道。

郑德发?那个打过老虎的郑爷?

对,就是他。李向阳点点头,他今天去老支书家商量,说是开春前要组织一次围猎,预防开春后野猪祸害庄稼。

嗯老爷子真有心。李母坐到炕沿边,回忆道:那老爷子可是能人,你还小的时候,他就在这一带打猎了。那会儿山里猛兽可多……

李小花端着碗,听到郑德发的往事,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娘,您接着说。

哎,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李母叹了口气,后来郑老爷子年纪大了,就不怎么进深山了。不过他那条黑狗可是厉害的很,好多人都想要小狗崽呢。

娘,郑爷说要是我在围猎中表现好,就送我一只夜影的狗崽子。李向阳轻声说道。

真的?李母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那得好好养着,可不能委屈了人家的狗。

放心吧娘,李向阳笑道,等狗来了,我肯定好好对它。不过......

他看了眼趴在炕头的玄猫,就是不知道咱们家这位小公主,能不能跟它好好相处。

玄猫优雅地甩了甩尾巴,看都不看李向阳一眼,显然对这个话题毫无兴趣。

你这孩子。李母瞧着李向阳和玄猫打趣的样子,摇头笑道,心思倒是细,就是没用在正地方。成天惦记着这猫啊狗的,也不知道去看看小芸。

娘,您不是说成亲前成天凑一块像什么话,该避嫌还得避嫌。李向阳揉着脑袋笑道。

诶呦,你倒会顶嘴。李母白了儿子一眼,我那不过是那么一说,你倒当真了。这孩子,是不是傻?

你听娘跟你说,姑娘家的心思啊,就跟这灶台上的小火苗似的。你要是不时常添把柴,灭了可就不好点着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