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父黎母听着,眼神渐渐柔和。
黎母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李向阳,轻声对李母说:妹子,我也感受到你的诚意了。我们也不是不同意两孩子在一起,只是小芸这孩子,从小在城里长大,我们也担心她受苦......
姐姐放心。李母拉住黎母的手,语气真诚,小芸要是嫁到我们家来,就是我的亲闺女。
向阳这孩子虽说在农村长大,但心思细。知道疼人。
这时李小花也在一旁帮腔:是啊是啊,哥哥对嫂子可好了。前不久哥哥还给嫂子送了貂皮大衣呢,可好看了。
李向阳有些不好意思,轻轻咳嗽了一声。
黎小芸也红着脸低下头。
黎母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貂皮大衣?
是。太贵重了,我不舍得穿。黎小芸小声说着。
黎父抿了口茶,目光在李向阳身上停留了片刻。
这个年轻人身上透着一股踏实劲儿,而且对自己女儿也是真的好。
别说农村了,就是城里,谁要是有貂皮大衣能舍得送人?
只是打猎,毕竟还是有些危险。
但让人家别干了,显然不现实。
黎父现在心里也是基本满意了,但就怕他在山里遇到点危险,那女儿岂不是……
叔叔阿姨,我带您二位去看看要盖新房子的地方。就在对面,位置可好了,冬天向阳,夏天通风......
黎父点点头:也好。
一行人往外走,李母拉住黎母的手:姐姐,你别嫌弃我们家条件差。等开春盖了新房,保准让小芸过上好日子。
黎母看着李母真诚的眼神,也确实不好挑什么,她拍了拍李母的手:妹子,瞧你说的,我们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哪能嫌弃......
出了院子,院外的冬日暖阳照在积雪上,反射出粼粼光芒。
叔叔您看,李向阳指着老周家的房子,以后我和小芸就住这里。这房子朝南,前后都通风。老周一家去城里了,我已经和村里申请好了,在这块宅基地盖房。
黎父看了看房子的位置,确实不错。
就在这时,张老支书见到一群人在看房子,笑呵呵地走了过来。
老支书。李向阳连忙打招呼。
这就是小芸的爹娘吧?张老支书看了看黎父黎母,乐呵呵地说,来得正好,我正想跟你们说说这小子呢。
老支书指了指李向阳,脸上带着几分感激:这孩子啊,人老实,心眼也实在,最重要的还是善良,前不久我心脏病犯了,要不是他送我去医院,给我垫医药费……
黎父黎母听了这话,满意点了点头。
老支书见此,又道,他妈也是个能干的人,现在是我们村生产队长。你们放心,小芸要是嫁到咱们村来,有他娘看着,准保不会受委屈。
说到这里,老支书板起脸,拄着拐杖点了点李向阳:小子,要是让小芸受了委屈,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李向阳被说得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我哪敢啊。
黎小芸在一旁听着,脸上泛起红晕,悄悄看了李向阳一眼。
老支书这番话说得真诚,让黎父黎母越发满意起来。
这个未来女婿不光本事有,心地还善良,还有这么多长辈关心,女儿嫁过来确实不会受委屈。
小芸的事,黎父开口道,那就这么定了。不过......
叔叔您说。李向阳立刻认真地看着黎父。
房子的事要抓紧,该准备的东西一样不能少。黎父语气严肃。
您放心,李向阳郑重地说,我一定把房子收拾好,让小芸住得舒服。
嗯。黎父满意地点点头,那咱们回屋里,把日子定下来吧。
一行人告别老支书,回到屋里,李母赶紧又给大家添了茶。
炕上的暖意让人心里也跟着暖和起来。
我们想着,黎母开口道,既然俩孩子感情好,婚事最好尽快,你们觉得开春后如何?
李母赶忙点头:这样好。那时,向阳也能把房子收拾好。
行,日子等会挑,今后两孩子怎么过,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黎父严肃说道。
李向阳正要说话,李母抢先道:这个您放心,咱们这虽说是农村,但过日子该有的一样不能少,床铺柜子桌椅,自行车,缝纫机,都得置办齐。
这些倒是其次,黎母看了看女儿,主要是......
阿姨您说。李向阳认真地看着黎母。
主要是啊,黎母叹了口气,小芸从小在城里长大,有些农活可能......
这您就放心吧,李母笑着说,我和向阳都说好了,小芸不用下地干活。家里有我和向阳就够了。
李小花这时也帮腔道:是啊,我哥说了,让嫂子在家看书,安心考老师呢。
黎父黎母闻言,眼中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们没想到,这农村人家居然这么开明。
好,好,黎父满意地点点头,看着李向阳踏实的样子,想了想道,那这样,彩礼,你们给个八十八的数,意思意思,其他的东西啊,我们给小芸准备。
这......李向阳没想到黎父这么爽快,一时有些受宠若惊。
黎母这时笑着接过话头:小芸是我们的掌上明珠,她既然选中了你,我们也就放心了。陪嫁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我们早就给她准备着呢。
李母听了这话,心里一热,眼圈都红了:这真是太......
妹子,黎母拉着李母的手,咱们俩这是要做亲家了。小芸要嫁到你们家来,我们自然得给她准备得齐齐整整的。
李小花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那嫂子的嫁妆得多好啊!
你这孩子,李母嗔怪地看了女儿一眼,但脸上满是笑意。
黎父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又想起老支书的话,心里越发满意。
他端起茶杯,对李向阳道:小芸以后的日子就交给你了。
叔叔放心!李向阳郑重地答应。
黎父点点头:那就选日子吧。
李母一听这话,连忙起身从里屋柜子上取下一本已经翻得有些旧的黄历,递给黎母:姐姐,你看看。
黎母接过黄历,翻开来仔细琢磨。
四月初八是个好日子,五月十五也行。
四月初八,地里的活应该干不完。要不就定在五月十五?那时候农忙也过了。
行,五月十五好。天不冷不热的,来往的亲戚也方便。
……
李向阳在一旁听着,看了看黎小芸。
黎小芸低着头,但嘴角带着笑意,显然对这个日子没什么异议。
向阳,你看这日子,行不行?黎父扭头问道。
听爹娘的。李向阳憨厚地笑了笑。
诶,你这孩子。黎父被他这一声'爹'叫得心里熨帖,那就这么定了。虽然有点紧,不过时间够用。
够用,够用。李母连忙说,我让向阳抓紧把房子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