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乱世皇朝 【正版无广】第37章 寡人要变法

作者:姬夜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8 12:02:22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一千多骑兵,带着近五万多流民,其中近三万多,是之前那群流民的家人,得到李瑜的恩赐,出山来喝粥的。

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到达武家庄对面的河谷之时,日头已暗。

隔着平江河,看着这巍峨的大城,李瑜心中怒极。

寡人的城池,还比不上你们这群国之蛀虫的老巢坚硬。

武家庄,名为庄,却是名副其实的坚城。

铜墙铁壁,其防御强度远远强过安州城。

纵马前行,很快,李瑜就到了武阳桥畔。

看着曾经能容纳三马并驱的石拱桥,如今被从中砸断。

这是先君恩赐武家修的石拱桥,耗资十多万两银,耗时两年,期间还死了不少工匠民夫。

这样一座便利东西的交通的桥梁,才建好不到三载,就被武家给祸害了。

一时间,李瑜很想下令实施张巡的绝户计,以解心头之恨。

深吸一口气,他将这魔鬼念头压下了。

“道宗,传寡人令旨,远离河谷三十丈,扎营。流民按原来分配的营所各自起灶。别煮粥了,煮大米饭。打破武家庄,分粮。”

武承嗣舍得用百万石粮米、五十万两银,妄图来谈条件,这武家庄肯定富得流油。

待寡人打下武家庄,操了这与民、与国争利之家,自能充实一下国库。

此时此刻,李瑜也就不再控制粮食补给。

让流民吃上久违的米饭,更是天大的施恩。

他要给这群流民摆明一个态度。

跟着寡人这个国君,不但要让你们吃上饭、还要让你们吃饱饭、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

接下来的战斗,按张巡和班超议定的计划,还需要这群流民出人出力。

流民们经过了户部司农刘汉弼、刑部寺卿樊敬等人造册整治,已习惯了这种半军事化的管理。

接到命令之后,人头耸动,却丝毫不乱,纷纷跟着刘汉弼任命的临时保长到划定的区域,有条不紊的挖灶生火,等待杨黑大那群最早的运粮民夫派粮。

李瑜骑着马,带着班超、李道宗、李士信等,走到了东北面的小丘之上。

俯瞰炊烟袅袅,李瑜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自己这君上怎可能想象得到这种画面?带着数万流民去征讨国贼。

这是国耻。

荡平武家庄后,李瑜要干的事就是,分田到户,实行土地改制,让这群流民,居有所,食有粮。

老有所依、少有所养,让壮年男子无后顾之忧,从而给寡人、给朕打下一个大大的盛唐。

“汉弼,这群人管理得井井有条,你功不可没。此事了结之后,寡人让你管理安州。”

对于能吏,李瑜不吝嘉奖。

户部司农刘汉弼听到李瑜的许诺,忙不迭地单膝跪地谢恩。

大唐十七州,割了三州之地,只余十四州。

一州县令,等同于封疆大吏,这天大的恩赐砸得刘汉弼喜形于色。

唐国的制度,是中央朝堂直管,下面均称州县。

这种制度,有利有弊,从一定意义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却形成了拙政。

下一步是该对官吏制度进行改革了。

“汉弼,这群人来自多少个姓氏和村落。”

“君上,一共48768人,共来自四十七姓,三十三个村落?”

“做得不错。”

“这是臣下的分内之事。还有那些从流民中选出来的识字之人也从中帮了不小的忙。”

“汉弼,将安州交给你,你得给寡人好好管理。剿灭了武氏。你这个新任县令,要改变一下安州的土地、人口格局。”

接着李瑜现场做出了指示。

要求刘汉弼普查人口、土地,将自然村落合理划定,形成乡镇。

具体划定方式,让刘汉弼自行研究,主要以地缘划分。

乡镇设置乡长、乡尉等职,分别管理人事和军情,往下设村,设村长、保长等职。

至于土地分配,现在安州的土地大多集中在武家。

加上官田,共计约700多万亩。

李瑜让刘汉弼拿出方案,将其中600万亩以朝堂租赁的方式租赁给百姓,不收取农业税收,仅仅收取租金。

剩余一百万亩,交由地方屯兵进行自给自足。

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但不得破坏山林,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这一系列的政策,李瑜基本照搬了分田到户的政策。

不同之处在于,李瑜的分田到户,是三年为一个周期。

往后根据人口和土地结构再进行调整。

这一系列的决策,直听得刘汉弼瞠目结舌。

这种思想太划时代了。

“好好干,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地方财政方面,未来我会预留租金和税收给你进行支配,人手不够,就大胆的去培养。乡学也要抓起来。”

李瑜鼓励着刘汉弼,转身留下一个深邃的背影,他也要吃饭了。

君帐之内,李瑜特许了随身几人一起用膳。

简单的白米饭,就着几条咸鱼和干肉,让李瑜吃得竟是格外的舒心。

改革......在此时终于要铺开了。

“君上。”刑部寺卿樊敬毕恭毕敬地吃完饭,欲言又止。

“大胆说。”

“君上此举,开天辟地,创华族先河,利国利民。”

“少拍马屁,说重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瑜知道樊敬是个直臣干吏,是不可多得的能人。

国家的发展,需要诸葛亮、范仲淹那样顶级名臣,却也需要大量的中层能吏,刘汉弼和樊敬正是这样的人。

“君上。微臣认为,土地改革之事,若在唐国全面推广,势必会引来极大的阻力。”

樊敬鼓着勇气,一口气将话说完。

“普天之下,多少土地在世家豪族手中,分土地不是要了他们的命根么?君上......请三思啊。”

生产关系的变革,没有一次不经历血与火,这个道理李瑜比他们都懂。

但,李瑜并不怕,他要用血与火,让这垂垂老矣、暮气沉沉的唐国,在烈火中涅槃重生。

唯有涅槃,唐国才可能在这大争之世,实现李瑜君天下的理想。

当然,变法是循序渐进的。

选择安州作为试点,李瑜是有考量的。

灭了武家,安州就没什么稍微像样的家族了,变法阻力小了许多。

“三思?寡人早就三思了。为了兴盛唐国,寡人决定变法。这变法就从安州开始。”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尤其是被李瑜软禁起来的严世蕃,他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这句话预示着,唐国要掉下无数的大好头颅。

就在这时。

帐外传令兵传来报告。

“君上。逆贼头子钟相跪求面见君上,额头都磕出了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