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贾南风谈了交易之后。
丑陋的悍妇就消停了许多,不再骚扰李瑜。
当然,欲望极大的丑妇,哪怕怀着身孕,也不可能消停。
在李瑜前往阴丽华琼华阁住所的时候。
遇到了贾南风的贴身太监贾晶。
老奴才带着三个唇红齿白的兔儿爷,正在去往西宫。
贾晶见了李瑜,表情紧张却不恐慌。
他淡然行了一礼,颇有些不敬,这自然是觉得身后有贾家作为倚持。
那三个兔儿爷不明就理,也不知道遇到的是国君,言笑晏晏地跟着贾晶随意拱了拱手。
李瑜心中冷然,脸上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朝贾晶挥了挥手。
“去吧,伺候好国后,别多生枝节。”
对于贾南风,别说她找三个面首,就算找三百个、三千个,李瑜也无所谓。
但如此公然亵渎唐国后宫,置唐国公室国颜面于何地。
实在罪该万死。
看在几百万石粮食、晋国不战条约之下。
李瑜暂时忍了这气。
看着几个兔儿爷在贾晶带领之下,笑语欢声走向西宫的景象。
李瑜暗下决心,待处理完春耕大事之日,就是贾南风你这恶妇人的死期。
寡人会让你死得自然而然,死得洛川贾家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君上,国后此举,实在是......”
魏忠贤表情悲愤,忍不住开口,他的眼神流露出凌厉的杀气。
只要李瑜开口,这个忠仆会毫不犹豫地杀了那几个兔儿爷。
李瑜哈哈一笑:“实在是淫乱后宫么?”
“老奴不敢说。”魏忠贤啪的一下跪倒。
“随他吧。难不成杀了几个兔儿爷,就能挽回公室的颜面?”
李瑜让魏忠贤站起身,云淡风轻地笑了笑。
“西宫的事,不用理会。”
忠心的老仆攥紧拳头,不无悲愤。
“君上,这些男人这样出入后宫,有损国威。若仅仅在西宫则罢,万一他们......”
“忠贤,你会让那些人,祸害到阴夫人么?”
李瑜笑了,并大踏步走进琼华阁。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真敢染指寡人心爱女人,你魏忠贤那身通天彻地的武功是摆设么?
何况,以他对贾南风的了解,这些兔儿爷只是药渣。
药渣只能服务于悍妇,估计敢另眼垂涎一下美貌宫女。
轻则都会被悍妇阉成公公,重则就是剁碎喂狗。
琼花楼,小楼听风雨。
一夜欢愉,李瑜神清气爽。
连早膳都在这和阴丽华一起吃的,颇有些新婚燕尔的味道。
看着阴丽华娇艳愈发的妩媚动人的面容。
李瑜有些出神,似乎比初次见面时,更加美上三分。
这就是初为人妇和娇羞少女的区别?
“君上,该早朝了。”阴丽华体贴地贴到李瑜肩旁,仔细地为他理了理蟒袍。
幽幽的体香如麝兰,让李瑜有些迷醉。
他猛然抽了下鼻子,收紧心神。
大丈夫岂能沉溺温柔乡,丽华固然重要,寡人的江山大计却更加重要。
寡人爱美人也爱江山,只有有了牢靠的江山,才能更好的拥有丽华这样的佳人。
龙行虎步,李瑜踏着朝露晨曦,开启了今日朝会。
经过神迹之后。
李瑜在朝臣当中,威望攀升许多。
连根据先君遗命,共同听政的武则天,都将坐榻下移了三尺。
从之前的平起平坐,变成了如今的主次分明。
“诸位臣工。今日朝会,主议两事。”
“一是和晋国签署唐晋之好的方案。”
“二是先君谥号,必须敲定;严主事,这事礼部应该已有议案。”
严嵩听到君上点名,正了正衣襟,一脸严肃出列。
“回禀君上,先君谥号,礼部参考前朝文典,根据先君一生伟业,已有定论。”
“先君生前,以公室为基础,创下了巍巍唐国,武功强极一时,东拒齐、吴;北抗晋、梁,南震楚国。”
“先君品德更是博闻多能、惠而内德、智哲有圣、聪明睿智。”
“礼部多方查证之下,认为先君谥号当为‘献’。”
李瑜对谥号略有研究,却也是一知半解。
他知道,‘献’虽比不上文、昭、恒、穆这些顶流美谥,却也是最上流的美谥了。
在李瑜心中,开创唐国,却又穷兵黩武,临死还割让了三州富庶土地的便宜老爹。
一身功过,实在配不上美谥。
按他的想法,给个‘武愍’双谥号,更合乎便宜老爹的生平。
但既然礼部给出了意见。
李瑜作为君上,更作为儿子,自然得从善如流。
于是,在堂下臣子的附和之下,李瑜拍板,将李渊博的谥号敲定。
唐献公。
在李瑜熟知的历史里,奋六世余烈的大秦,也是从秦献公赢师隰,开始的强国之路。
秦献公和便宜老爹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样的穷兵黩武,同样的从底层开始掌控君权,同样的丧师失地。
献嘛,寡人就当他是献出土地的献好了。
谥号之事,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议定交好晋国,签订不战条约之事。
“君上,晋人太得寸进尺,想当年,他们被秦国侵略,还是我唐人出兵相助,如今签订两国之好,竟然要求唐国送公子入晋为质,这实在是辱我唐国、辱我唐人。”
李启元作为户部主事,当朝重臣,第一个跳出来表达了内心的不满,一脸痛心疾首。
对这忠心能臣的这番言论,李瑜很满意其态度,心中却也暗骂迂腐。
此一时彼一时,要休养生息,争取到强大晋国的不战盟约,面子算个屁。
李启元的话,让一些颇为忠心的中层臣子,都心有戚戚焉。
“君上。事已至此,小臣认为,不是痛诉晋国骄慢的时候,应该尽早选定入晋的公子,尽快促成此事。”
刑部主事来俊臣,黑着生人勿进的脸,上前跪倒,言辞恳切。
李瑜会心一笑,虽不知这来俊臣,是不是得了武后的授意。
但这一来算是将事情拉入了正轨。
“来主事,你怎么能这么说呢?若我唐人送公子入晋为质,国家颜面何在?”
李启元一脸愤然,还欲再争执这个丧失国家尊严的问题。
“李主事如此说,定是有良策,让唐国西北边陲不被晋国入侵咯?”
来俊臣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李启元,一句话就将对方怼了回去。
看着李启元愤然却无能为力表情,李瑜扫了众人一眼。
一个个的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生怕多说一句话,惹火上身。
相较之下,仗义执言的李启元显得可爱多了。
“好了,事已至此,不战条约是必须签的。都说说,送哪位公子入晋更为合适。”
李瑜的话问出来,朝臣们更加沉默。
涉及公室家事,聪明点的,都知道怎么开口都是错的。
宣政殿陷入了沉默。
李启元这时恢复了平静,他开口了。
“公子世民身居前将军之位,是唐国的东面柱石,东面防务离不得公子世民。臣提议,送公子元吉入晋。”
一番话,出于公心。
这让李瑜深刻感受到了网上大神回复的信息。
‘骨鲠之臣’有时候,确实比奸臣更让君主痛恨。
他们考虑的是国家大计,根本不从君主的利益点出发。
整个唐国,要说对李瑜威胁最大的,就是李世民。
堂上之人,大多都以为李瑜会让李世民入晋为质,以绝后患。
这事,李瑜经过多番思量,已经自我否决了。
在他内心深处,想要的不是毫无威胁的李世民,是要能替他开疆拓土的二弟。
于是,李瑜就坡下驴,从善如流。
“李主事此番谏言,寡人觉得大有道理,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一众朝臣,和稀泥一流,根本不想沾染君主家事。
许多人齐声高呼:“但凭君上决断。”
这一来,就敲定了李元吉那个混世魔王,入晋为质的命运。
就在这时,一个凶恶却稚嫩的声音,气急败坏地从堂后传来。
“李启元,你他娘的坑本公子。看老子不锤杀了你这匹夫。”
紧接着,就见一个十二三岁的锦衣少年,提着一根狼牙棒冲进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