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玄武门开始 第20章 与会张柬之

作者:注意用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10-03 20:08:11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李重俊正在书房内撰写着他脑海中的那些关键知识。

这都是足以改变大唐乃至世界的知识。

他害怕自己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忘却它们。

这是有根据的担忧,因为现在有一部分知识不知为何,已经从他脑海中消失了。

所以他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路线行走了,需要创造新的突破口。

酒精消毒关乎身体受伤后的恢复,这在没有消炎药的大唐是不可或缺的。

改进造纸术以及印刷术,是对世家门阀政治垄断的最好冲击。

更何况,他需要为自己的造势,也需要用此物来控制民生舆论。

古今战争之中,引导舆论都是野心家的不二之选。

比如祖母武曌,在篡唐之前,就曾多次以天降祥瑞来引导大唐子民,为自己造势。

造纸术与印刷术都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不能急,但也不能迟。

若不是担心冶铁会引起皇帝警觉,他绝对会建造一个炼钢炉来打造兵器。

不过,大型炼钢炉不能建造,做隐蔽些,小型炼钢炉倒是可以修建一个。

刚好打造一批更加锋利、坚固的兵器与甲胄。

卫王府在洛阳城城外有一片专属皇庄,占地面积足够大,他依旧将建造工坊的差事交给阿史那先武去办。

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似乎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薛季昶定定地望着陷入沉思的卫王。

这些天,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他就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卫王李重俊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卫王扮演着的是一个不学无术,只喜欢游猎蹴鞠的纨绔皇子。

与他在禅音观所见的那个成熟、稳重,对朝政有着一针见血的智者判若两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薛季昶做出明智的判决:卫王在外人所表现出来的,绝对是假象!

他是为了自保,不得已才进行自秽,让武韦一党对其放松警惕。

正如高祖李渊,在举兵之前,以自秽而打消隋炀帝的忌惮与过虑,从而找准时机鼎定乾坤。

人们都在传言,李隆基类太宗,那卫王便如高祖那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张公既已辞相,为何还要约见于我?”李重俊开口问道。

早就知道,蝴蝶轻轻煽动翅膀,便有可能掀起滔天骇浪。

果不其然,他仅仅是提醒薛季昶提防崔湜,没想到竟然造成了张柬之主动辞相的结果。

有了张柬之的辞相,功臣集团对皇帝的威胁,便减轻了许多。

或许可能不会再出现,历史上的‘封王罢相’、贬斥天涯的景象了。

更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相王竟然主动提出,要与太平公主联名上书,推举他为太子。

他依稀记得,李隆基将相王的手信交给他时说的那番话。

“阿耶说:当今大唐,武韦肆虐,宗室若不连横,刀落脖颈将计日以待。”

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中,可信度有几分,但至少,他看到了相王的诚意:一块紧邻卫王皇庄的庄园。

历史真的被改写了,发展轨迹将变得扑朔迷离,先知者的优势正在被弱化。

所幸,李重俊眼界与学识,高出于世人很多。

即使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式,去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朝局,他也有自信笑到最后的肯定是自己。

“正因为张公辞相,故而才可约见殿下。”薛季昶回道。

李重俊点点头,他认可了这句话。

对于张柬之的辞相,他既感到意外,又感觉在情理之中。

意外的是,张柬之会如此果决,发觉不对,便立刻抽身而退,再加上皇帝赏他的免死金牌,足可保全子孙荣华富贵。

感到情理之中,也是因此原因,前世张柬之之所以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是因为他一直对皇帝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今这种幻想被现实无情的击碎,自己又年老体衰,心灰意冷之下,罢官辞相的念头便不可遏制的生长起来。

只是,他为何非要约见自己呢?

李重俊无法得知,张柬之的真实想法。

因为张柬之自己也不知道,他为何想要约见卫王。

夜已经很深了。

张柬之坐在书房内,借着明亮的烛火,津津有味地读着《蜀书》。

自从心中放下名垂青史的执念后,他的心情意外地变得通透了许多。

再以旁观人的角度,回顾自己的一生,前半生过的蹉跎,后半生过的跌宕起伏。

能以八十岁的高龄,一举光复李唐,斑斑史册之上,便少不了他的名字。

遗憾的是未遇明君,自己想要革新大唐、缔造盛世的宏伟愿望,终究还是落了空。

正如诸葛丞相那般,苦心孤诣匡扶汉室,可惜天不假年,最终只能含愿而终。

“张公,卫王殿下到了。”

随着敲门声,薛季昶推门而入,将李重俊请入书房。

张柬之放下《蜀书》,抬头望向站在门口的英俊青年。

气息内敛,双眸幽深,没有丝毫浮躁之色。

李重俊站在原地,任凭张柬之打量。

对于这位老人的审视,他没有感到丝毫不悦。老人值得自己的尊敬,李唐皇族都欠他一个恩情。

“晚生见过张公。”李重俊率先开口,执后辈之礼。

“卫王殿下,果真天纵英才。”张柬之油然赞叹。

书房的门,无声地关上了。

薛季昶悄悄退了出去,他没走远,而是守在距离书房三丈之外,防止外人打扰。

“殿下可有读过《三国志》?”张柬之指着手中的《蜀书》问道。

“您是想问,晚生对诸葛丞相的看法吗?”

李重俊瞟见他手上《蜀书》中的一行字,正是:“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张柬之欣慰一笑,点点头:“殿下睿智。您是怎么评价诸葛丞相?”

李重俊沉思。

与这些政治老手交谈,永远不会得到他们明确的话语。

他们会想方设法,用各种事、物或者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就如现在的张柬之。

嘴上问的是诸葛丞相,实际却是在暗指与阿斗相对的当今天子。

亲小人,远贤臣。

是诸葛丞相对阿斗的期望,又何尝不是张柬之对当今天子的期望。

他沉吟片刻,道:“我用一首诗来形容诸葛丞相,您可愿听?”

“洗耳恭听!”张柬之眼前一亮,聚精会神地盯着李重俊。

李重俊缓缓开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一句评价,很中肯,张柬之点点头,虽然没有期待那么高,但也难得。

面对张柬之略微失望的眼神,李重俊吟诵出下一句诗。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句诗,像是一道闪电,不偏不倚劈在了张柬之心头。

他苦笑一声。

殿下这是在暗指他,心中遗恨没有及时除掉武三思等人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