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那摆放在眼前的地理书籍,早已超越了常规的课本范畴。

它们揭示了天机!

即便是站在门外的朱元璋。

也渴望借阅一册,探寻昆仑山的雄伟如何崛起。

天意如何向世人展现其意志。

秦放的学说。

并未与地理学相悖,毕竟我国地理的起源,便源于风水之术。

古人在很久以前。

便洞察到国运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限于知识水平,他们未能理解,自然经济实则受制于地理环境。

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的观察诉诸于风水之术。

秦放那断断续续的声音,从教室传出。

令朱元璋浑然不觉间。

已被他的讲解深深吸引。

直至秦放说出“下课”二字,

才将他与刘伯温从那梦幻般的境界中唤醒。

此刻的朱元璋更加确信,秦放非同小可,定是仙界降临之人。

这等学识,绝非尘世之人所能掌握。

在秦放话音落下之后。

无论是教室内的众位皇子,还是门外的朱元璋,都长时间地沉浸在那份震撼之中。

轻风拂过,刘伯温率先回过神来,望着秦放,谦逊地说道:

“秦先生,请允许老朽直言。”

秦放的神情始终古井不波,对于周遭的困惑似乎早已司空见惯。

在这些久未接触外界知识,对地理决定论尚感陌生的人面前,他的镇定自若显得不足为奇。

“刘老,您请问。”

秦放淡然回应。

刘伯温目光如炬,深吸一口气,发出询问:

“秦先生,您认为昆仑山作为我国的龙脉,其突兀崛起,离今已有多少年岁?”

秦放面不改色,迅速答道:

“三亿八千万年。”

在这个时间跨度前,秦放与朱元璋如同同一时代的旅人。

六百年,对于三亿八千万年,不过是一瞬的光景。

刘伯温轻轻点头,对秦放的回答并不感到意外。

作为一个深谙数术与风水之学的智者,他明白朝代更迭在宇宙的宏大变迁中不过是一粒尘埃。

他继续发问:

“这样的巨变,横跨亿万年,不管真假,对于国家和个人又有何影响呢?自古至今,王朝兴衰,不过两周,区区八百年。秦先生您谈及的亿万年之遥……”

刘伯温的话语渐渐低沉,他未言之意已昭然若揭。

这杞人忧天的担忧,在他看来,实属多余。

当然,起初刘伯温确实对秦放的讲述颇感着迷,但当他意识到地球的演变竟然需要长达三亿八千万年,他不禁开始怀疑,心中暗想秦放恐怕是在夸大其词,博取众人关注。

毕竟,对于身处大明时代的古人而言,三亿八千万年太过漫长了,简直难以想象,近乎毫无实际意义。

秦放却并未急于辩解,只是翻开她面前的地理课本,平静地解释:

“刘老爷子,板块运动不过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除此之外,洋流、大气环流、气候变化,这些都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因素,而研究这些,最终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气候趋势。”

“怎能说这学问毫无用处呢?”

尽管如此,刘伯温仍旧对此抱有疑虑。

“秦先生,面对大自然的变迁,纵使不进行这些推演,我们逐年适应,不学习这些知识,不也能应对吗?”

话音刚落,秦放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深邃的笑意,轻声反问:

“刘老爷子,如果连续多年遭遇灾害呢?如果进入小冰期呢?”

在小农经济条件下,一个灾害年、两个灾害年或许还能勉强承受,但如果是连续十年、二十年,甚至两百年的灾害呢?

在秦放抛出连续灾年的观点后,刘伯温的嘴角不禁泛起一抹苦笑。

“连续二十载灾年?老夫活了大半辈子,何曾听闻过此等连续不断的灾难。”

秦放听闻,轻轻摇了摇头,回应道:

“刘老,将个人短短数十载的见闻,作为评判这四十六亿年地球气候的准则,是否太过局限了?”

在接触过网络世界之前,秦放已见过不少如刘伯温这般,以自己“儿时”气候为参照的人。

他们动辄宣称那时的夏日如何炙热,冬日如何严寒,似乎他们“儿时”的气候便是这颗星球亿年气候变迁的标尺。

与他们相比,那些不知冰的夏虫似乎并无二致。

对于这种认知,秦放并不感到惊讶,毕竟在信息封闭的“山村”之外。

连“山外”接触过互联网的人都如此。

刘伯温面对秦放的辩驳,一时语塞。

朱元璋见状,脸上的皱纹因笑容而更深了!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