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自古以来,盗墓便如一门神秘的奇艺,游走于历史的边缘,探寻着埋藏在地底的无穷秘密。那些古老的帝王陵寝,富丽堂皇的将相墓穴,都无法逃脱经验老道的盗墓贼的慧眼。传说中,盗墓行以“搬山卸岭”、“发丘摸金”四大派为源流,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派衍生出众多分支,却又都隐约留存着四大派的影子。

沈易风口中的“寻风遁水”、“觅穴勘林”、“分土辩泽”、“闻声观山”四派,便与传说中的四大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寻风遁水,顾名思义,便是利用风水玄术,在陆地和水下寻找古代墓穴和宝藏的奇术。这与传说中的摸金校尉寻墓的“分金定穴”之术颇为相似。一句“藏风聚气,匿水汇财”,便道出了风水之精髓,而寻风遁水一派,便能凭借世代相传的夜观星辰、昼看山川、涉山踏水、闻言测名等古法,找到帝王将相的聚气汇财、藏风匿水的风水宝地。寻风遁水一派的传人,通常文武双全,精通天文地理、史记文韬,更要掌握玄术周易、八卦奇门之法,因为盗墓风险极高,所以他们还需要具备精湛的武艺,这些武艺也都是代代相传的家族秘技。他们不仅能在地面上找到古代墓穴,更能利用秘诀找到隐藏在水下的宝藏。沈易风正是寻风遁水流派的嫡传后人,他掌握着寻风和遁水两种绝技,才能在四川找到张献忠的水下沉银。这两种绝技,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仅仅寻风一技,就包含了八十一术,而遁水一计,也有三十六术,这门古法学问,可谓深奥莫测。

觅穴勘林,字面意思便是寻找洞穴、勘察森林,但其盗墓技术绝非如此肤浅。觅穴,确实是寻找洞穴的一种技术,但并非普通的洞穴,而是藏匿着宝藏的山洞或者古墓洞穴。这看似与寻风遁水的寻风术相似,实则概念完全不同。寻风是利用古学玄术寻找墓穴,而觅穴则更偏向科学,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寻找宝洞暗墓,同时还需要配备入洞挖洞的工具和方法,旋风铲便是其中一种较为传神的工具。勘林之法,比觅穴之术更加复杂,颇似传说中的发丘派的作风。勘林之法共分为八部,前七部都需要与觅穴四书配合使用,而第八部则是防身保命的秘诀和物件,北地玄珠、定尸丹、妙心药等,都出自勘林第八部。杜凡是觅穴勘林流派的传人,这个流派对传人的文化修养和武学修养要求不高,但有一点是必须讲究的,那就是每一个传人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并非现在的西医,而是古代的医法,必须精通炼药制丹的方法。勘林第八部中,也记载了许多克制尸变和防止尸毒等丹药的制作方法,所以觅穴勘林之术也被盗墓行中之人称为“盗墓医学”。

分土辩泽,流派中有着三宝:分土剑、鬼辩策和制泽术。分土剑是分土辩泽流派世代相传的宝物,是一把七尺青铜剑,其铸造年代已不可考。这把剑不仅可以克制鬼怪僵尸,还能使墓穴中的机关暗弩失效。它既能削铁如泥,也能插地分土,是盗墓行中的神兵利器,但也有人说分土剑只是传说,分土辩泽流派的人只是拥有像传说中的搬山道人一样的破解机关的高超技艺。不过,分土辩泽流派的传人,大多剑法高超,轻功了得,延续至今。制泽术,实际上是一种绘画地图的方法,学会此术的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见河泽山川的地形全部绘制下来,不仅如此,还能根据自己的推敲和别人的诉说,将古墓和藏匿宝藏的地方丝毫不差地画出来,技术更高者,甚至能根据找到的古墓资料,绘制出古墓中的大致情况和机关分布。鬼辩策,又称鬼语,是一种与墓中鬼怪交谈的方法,其中也包含着破解墓中诅咒的方法。这种奇术,至今只有听闻过,真有其事恐怕只有黄均这个分土辩泽的后人才知道,不过黄均确实识得很多稀奇古怪的文字和符咒。

盗墓行中流传最广的技巧,估计就出自闻声观山一派中的闻声之技了。闻声之技中有一种教你如何乔装打扮打听消息的方法。这个流派一旦想要盗取帝王将相墓穴,往往会派出一干人等乔装打扮成货郎、马客、过路商人等不同行当的人,到他们准备下手的附近打听关于那些古墓的消息和情报。因为这种打探消息的事情不是一两个人能办妥的,所以闻声观山一派会用上很多人打扮成不同行当去打听墓穴的情报,久而久之,闻声之技也就传开了。不过,外面流传的闻声之技不过是闻声观山流派闻声之技的皮毛,更深入的技巧只有陈家代代嫡传,当今除了陈少生,恐怕没有人知道闻声之技究竟有多深奥。至于观山密术,也是一种非常传神的盗墓古法,有纸人术、入阁法、移山引流之道等十六术,术术奇妙无穷。如果说闻声之技颇似卸岭一帮的话,那观山之法要比卸岭有甲要来的高明百倍。

“望”、“闻”、“问”、“切”四字,用于盗墓之上,再恰当不过了。而寻风遁水、觅穴勘林、分土辩泽、闻声观山四派,也离不开这四个字。有时候,盗墓古法比现在的高科技还要灵验。

上海外滩的一间露天咖啡吧里,沈易风和金玉文相对而坐,一边述说着寻风遁水、觅穴勘林、分土辩泽、闻声观山四个盗墓流派的概况,一边等待着杜凡、黄均、陈少生和张海涛。

金玉文听得几乎是傻了眼,一会儿带着一点疑问道:“你是寻风遁水流派的传人,按你所说,凭着你们流派的古法秘诀应该可以找到黑水城,为何还要杜凡等人的帮忙呢?”

沈易风道:“听我父亲生前说过,盗墓四族流派源于隋朝末年,本是同宗同门,祖师爷共收了沈、杜、黄、陈四名弟子,也就是我们四家的老祖宗。祖师爷生怕四个弟子以后为了营生不顾同门情谊,便将毕生所学分成四术分别传授给四名弟子,这样一来,四个弟子平日里盗些个散墓凭自己的本事倒也应对得绰绰有余,如果遇到大墓的话,那同门四人必须同气连枝,各用绝技,取长补短方能成功,单靠一人之力是万不会成功的。这也就是沈、杜、黄、陈四家为何祖祖辈辈都是世交的缘故之一。黑水城远离中原,被无边大漠所吞噬,我的寻风遁水之术虽能找到黑水城的真确位置,但是如何全身进入全身而退都是要考虑在内的。黑水城就如同一个大墓穴,不凑足一个技法齐全的盗墓团伙,又怎么将这个传说中的西夏大墓穴给撬开呢?”

金玉文听到此时,脸上露出一股兴奋的表情,打了响指道:“这实在是太酷了。”

“酷?什么酷?”张海涛在易风和金玉文的身边走了过来道:“你们在说什么太酷了?”

沈易风笑道:“她是说我们即将组成的‘盗墓团伙’太酷了。”

“噢!”张海涛一笑道:“这算什么,我带来的消息还要酷。”说着,拿出一叠资料道:“我用了一个上午翻阅了所有关于黑水城的资料,你们猜怎么着?我发现了两座黑水城,一座就是现在已经公开的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EJNQ达来呼布镇以南的黑水城,也就是格兹洛夫发现的黑水城,还有一座也位于阿拉善盟内,但是它位于ALSZQ,具体位置现在还无人知道。”

“ALSZQ?”沈易风一惊,问金玉文:“文文!你确定看到的丝绢佛图是科兹洛夫从黑水城带出来的?”

金玉文听到这里问道:“干吗?怎么问?”

沈易风道:“如果我没有猜错,我们要去的黑水城是还没有被发现的黑水城,因为它更接近于贺兰山。”

金玉文此时更是一头的雾水,搞不清楚易风和文涛这葫芦里究竟卖着什么药?沈易风便将楼兰古城中的壁画和贺兰山腹地发现的壁画的事情详细地和金玉文道来,金玉文才明白原来易风调查贺兰古国的背后有这样一连串的线索。沈易风更为相信他们要找的线索应该在那座还未被发现的黑水城中,但是问题是,这平白无故的怎么又会冒出另一个黑水城?

待杜凡、黄均和陈少生到来后,方才有了答案。他们三人常年在外以盗墓为营生,自然知道一些个未有发现和开发的古墓和遗址的传闻,这第二座黑水城的传闻在他们的圈内早就被盛传的妇孺皆知。

这第二座黑水城建于何年何朝代,大家都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在ALSZQ的黑水城要比西夏时期的黑水城早上很多年。传闻这座城池也因建于黑河边上而得名“黑水”,但是常年累月下来,黑河流向的改变,原本的绿洲成为了荒漠,曾经繁荣的城池就开始衰败了,不过传说还未结束,这座衰败的城池一直延续到了西夏皇朝初年,因为周边大规模的沙漠化,才彻底弃城,孤零零一座空城淹没在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中,久而久之,被冠上了“鬼城”的称号。传说中还说到,因为此城困于沙漠中,很难寻觅到,被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所看中,用来盛放宝藏,西夏鼎盛时期,整个西夏皇朝的倾国宝藏都藏于这个大漠鬼城之中,为了将这个城池一直保密下去,李元昊又在EJNQ黑河流域附近建造了一座城池,取名“黑水”,来取代西夏王朝在大漠中的“宝城”,所以在盗墓寻宝的圈子中,这个传说中的黑水城有冠上了一个动人的名字“西夏黄金城”。很多寻宝的人走进腾格里、乌兰布两座沙漠中去寻找这个失落的黄金城池,但是都被大漠所吞噬,更多人相信“西夏黄金城”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

黄均将这个谜一般的城池诉说了一遍后,拿着资料道:“真是没有想到这个‘西夏黄金城’还真有此事,看来也该我们发一把了。”

杜凡在一旁插嘴道:“只可惜进‘黄金城’‘亡灵城’,踏进城池九死一生。再说了,文涛的资料也不是很详细,究竟在这个大漠中能不能找到这座‘西夏黄金城’还是个问题呢?”

陈少生在一旁发话了道:“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凭着寻风遁水、觅穴勘林、分土辩泽、闻声观山四个流派的技法,加上文涛赋有科学依据的资料,应该能找到这座所谓的‘西夏黄金城’,不过在我们要去找这个‘黄金城池’之前,我们还要去请教一个人来了解一下更详细的资料。”

黄均和杜凡同意的点了下头,但是文涛、易风和文文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们三个人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还要见那一个人来了解详细的情况?

故事说到这里,大家是否有点迷惑?从楼兰寺庙的壁画到传说中的“黑水城”又称“西夏黄金城”,这里面似乎没有任何关联的线索,但是又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祭血杯又和这个传说中的“黄金城池”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古到今,盗墓就是三百六十行外七十二行的行首,一个个传说中的古国王都、一座座将相候王的墓穴都逃不过经验老道的盗墓贼的眼睛。传闻盗墓行当中以搬山卸岭、发丘摸金四派为发源而后的个个流派中都带着这四派的迹象,虽然传说中的四派已经无法寻根考证,但是沈易风口中的寻风遁水、觅穴勘林、分土辩泽、闻声观山四个流派和传说中搬山卸岭、发丘摸金倒是有几份相似之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