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顾茅庐请我出山 第38章 求雨?借东风?假的!

作者:贰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7 10:02:21
最新网址:www.bquge.cn

骤然听到蒋琬如是说,虽然诸葛亮心里早有准备,但当其听到“事态比预想的严重”之后,诸葛亮仍然感到无比惶惑,震骇莫名。

今年入夏以来,虽然蜀中各地断断续续在降雨,但降雨量明显比往年少了许多。

对于古代农耕社会而言,百姓必须看天气吃饭。

这种不寻常的情况,对于曾经在隆中躬耕多年的诸葛亮,不由得不产生警惕。

发现降雨量对比往年在大幅减少之后,诸葛亮当即警觉,下令各州各县的官吏,需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并实时与往年对比,进行汇报。

截止上个月,各地官吏的汇报情况显示,不少地方,已经连续三个月不曾降雨了,多数地方,也已经连续两个月不曾降雨。

百年不遇的——大旱降临……

眼看已到秋稻收获季节,但大部分地方的秋稻,还没有长出稻穗呢,便早已经旱死在田里了。

永安、巴郡、绵竹、江州、宕渠、犍为、武都等地,旱灾灾情尤为严重,今年的秋稻可以说是颗粒无收。

就算是天府之国的粮仓——蜀都平原,目前也已经出现了旱情。

今年蜀都平原的秋稻,虽算不上颗粒无收,但却不足往年的二十分之一。

诸葛亮得到奏报之后,连忙派出蒋琬、费祎等人带队前往各地实际考察旱灾情况,他们接连发回来的奏报,比各地官吏所呈上来的,还要严重。

他们的奏报显示,旱灾百年难遇,蜀中危!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自从二十七岁出茅庐之后,诸葛亮还从来没有怕过什么事情。

虽然自知情况严峻,但这些年来,他面临更严峻的时候,岂止这一次?!

所以在听到蒋琬的陈述后,诸葛亮很快镇定心绪,问道:“请公琰详细说说,如果事态超出我们的预想,得尽快制定可行的赈灾计划了,否则,蜀中必乱。”

蒋琬连忙起身,来到诸葛亮的面前。

他将自己带过来的一份地图缓缓展开,挂在了墙壁之上。

地图上有各种标识,圆圈,线条,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什么意思。

蒋琬顿了顿,又咽了一口唾沫,才是就着地图对诸葛亮等人说道:

“目前,秋稻欠收最严重的地方,集中在蜀北,蜀东,主要在永安、宕渠、巴郡、江州、汉中、阴平、南广、梓潼、临江……这些地方,秋稻几乎颗粒无收。”

“这些地方的佃农,本来就欠着租子,还指望着秋稻收获之后,交了租能有一年的饱饭,现在看来天不遂人愿,秋稻接不上档之后,他们已经吃不上饭了……”

蒋琬神情黯然,语气极为悲痛的继续道:

“各地衙门按照丞相之前制定的灾荒年赈灾之政策,已经自行的成立了‘粥厂’,开衙门官仓放粮,并开始对当地百姓施粥,各地同样也已启动了捐粮计划,建立了【义仓】,鼓励家有余量的自耕农、富户、乡绅等捐粮……”

“开衙门官仓,捐赠,购买,征收,四步骤同时进行,同步走,”说到这里,蒋琬神情悲哀的摇了摇头,黯然道,“皆是收效甚微。”

蒋琬解释道:“一方面,这些年朝廷征收的已经过多了,各地衙门官仓的粮食,大部分都用于充当军粮了,各地官仓本来就空虚,官仓基本放不出来多余的粮,能勉强维持几个月的‘粥厂’运行已属不易。”

“向有余粮的人家进行征收,显得更不现实,因为今年的税已经征完,各地衙门不敢搞大动作,丞相向来不允许巧立名目收税,由此征收可以说完全没有效果。”

“至于捐赠,同样毫无效果,现在家有余粮的自耕农、富户、乡绅,因为不清楚旱灾会持续多久,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将粮食捂得紧紧的,谁也不敢过多捐献粮食。大多数都是迫于情势,意思意思,这部分捐赠的粮食,等于杯水车薪。”

“至于让衙门花钱购粮,各地衙门这些年支撑朝廷北伐,早已经囊中羞涩,拿不出银子了。另一方面,现在市面上出现了粮商开始哄抬粮价,粮食价格早已经上涨了好几倍,这一点,臣已经派人去往各地,打击不良粮商,维持市面有序……”

嘶——

说到这里,蒋琬深吸了一口气,最后无奈叹息道:“各地衙门均是奏请,请丞相开朝廷官仓赈灾,并将他们所需粮食的缺口数据一一呈了上来,臣下以为,要堵住各地粮食的缺口,别说朝廷官仓,恐怕将现在所有积攒的军粮耗尽,恐也无济于事。”

蒋琬陈述的过程中,诸葛亮一直皱眉深思,想着解决之法,没有发一言。

到其说到开朝廷官仓,动用军粮之后,下方位置坐着的姜维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大声道:

“丞相万万不可开朝廷官仓,一旦开启朝廷官仓,各地衙门就不会自己想办法筹粮了,全部依靠朝廷拨粮赈灾,各地衙门的缺口谁来统计,谁说了算?肯定有不少官吏要想着趁机薅一笔走……朝廷官仓一开,臣敢笃定,在很快被掏空的情况下,还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至于用军粮赈灾,那更是无稽之谈,且还不说明年的北伐之事,一旦动用了军粮,蜀中的三十万大军吃什么?如果将士们开始饿肚子了,我大汉别说出师北伐,恐马上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变乱之中,军队一旦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啊!!!”

“现在东吴和曹魏,也应该已经获取到了我蜀中部分的灾情情报,他们现在正等着我们的解决办法,如果一旦处理不好,蜀中出现变故,他们必然兴兵来犯,动了军粮,谁来御敌?”

呼——

说到这里,姜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他越说越是激动,越说内心越是愤懑,悲概。

因为说到底,他只是在发泄情绪而已。

对于他来说,没有一丝毫的解决办法。

而诸葛亮听到他的牢骚之后,仍然深皱着眉头,凝神苦思。

他的表情,像是在思考解决的办法,又像是在下定某种巨大的决心一般。

历史上,诸葛亮面对刚才蒋琬抛出来的问题,他实在没有解决之法,最终被迫用军粮赈灾,然后让士兵在驻地自行屯田耕种,不仅解决了蜀中旱情问题,并以此解决了动用军粮之后,军粮的缺口问题。

但是,让准备充分的最后一次北伐延缓了接近三年。

最后,功败垂成,自己也殒命五丈原。

不知道现在,诸葛亮是否是在动这样的心思。

但从他的痛苦的表情上看,他恐怕已经在做这样的决定了。

“你继续说完。”

诸葛亮待姜维没有动静之后,继续对蒋琬说道。

蒋琬站在地图前,表情沉痛的说道:

“各地官吏,除了奏请开朝廷官仓、用军粮赈灾之外,还祈请丞相登坛作法,像当年赤壁一战巧借东风一样,向苍天求雨!!”

“这样旱情解决之后,今年入冬的小麦定不会受旱情的影响,明年开春定能丰收,这样蜀中普通百姓便有了希望,让他们看到希望之后,捐粮的人肯定会变多;让乡绅、富户看到希望后,他们必然能把家中余粮拿出来,还会帮助朝廷想办法筹粮……如此,灾情必能受到控制!”

听到这里,诸葛亮暗自长叹一声,表情极为痛苦的说道:“本相哪里会借东风?哪里会求雨?如果真有这本事,我还能让蜀中出现旱情?还能让大家面临现在这样的困局?”

“当年借东风,那是因为经过我们大量时间的私下考察,走访当地百姓,发现那十年来,长江赤壁一带,本来在入冬之后的固定几天内,都会有东南风出现,那可不是本相借来的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