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原震的人生故事 第1章 陈原震自传

作者:作家TxvJ4h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1 17:41:52
最新网址:www.bquge.cn

第一章我的先辈

我的外公,外婆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是我舅舅,我妈是小女儿。我的外公釀酒卖酒,一家人生活得很富庶,也算过过好日子。后来,一贯道传入我家乡,对白纸成书他们觉得神奇,对一贯道笃信不疑,我们家为一贯道提供了所有的化费,却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坏事。

解放以后,我舅舅因为笃信一贯道被抓起来蹲了监狱,那时我外公早己去世,我外婆伤心得哭瞎了眼,眼看着一家人没了生活来源,我外婆一狠心,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打发到上海投靠亲戚,自己一个人瞎了眼睛独自过日子,没两年就死了。

我大姨和我妈当时年纪还小,只能到人家老人家里做小工,吃住都在人家家里。我妈做工的那家老人很有文化,家里的书柜里有很多书,我妈识一点字,就去看那些书,主要是小说,我妈说这些书里说的有点不害臊。不过我妈因为经常看书,识的字也越来越多。这也是我爸后来看上她的原因。

我爸这一家历史有点悠久,我们陈家有个祖宗,据说八岁考上了武童,帮曾国藩打长毛,得了个五品官,我老家的宅子现在还在,是按照当时的品位打造的,一个大明堂,一个小明堂,周围全是房间。

从那以后,我们陈家就一点点衰败,到了我祖父那一辈,他只是个账房先生,我祖母是大家闺秀,裹小脚的。我祖母的姐姐嫁了一个好人家,周济过我们不少,是因为我祖父死得早,生了阑尾炎,当时没有手术,一下子就死了,才四五十岁。我祖母,一个小脚寡妇,要养活我大伯父,我大姑妈,我爹,我二姑妈,我三叔,我四叔,我小姑妈,我小叔叔这一大家子可不容易。

好在我大伯父,大姑妈,我爹都自己谋生了。我大伯父参加了陈毅领导的新四军,并担任连指导员,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不过他没有白死,我祖母到死都一直领着怃恤金。

我爹高小毕业,到上海“学生意”,挣来的钱部往家里寄,要养活弟弟妹妹。

后来弟弟妹妹都一点一点长大了,日子才宽裕起来。

我母亲长大点以后,与大姨一起,买了一部摇手套机摇手套,我母亲手脚比我大姨利落,她摇得更快。后来赚了钱,又买了一部摇手套机,我母亲和大姨一人一部,钱赚得更多了。

后来搞合作社,她们把机器交给合作社,成了合作社工人。

我父亲学满生意,在永安公司文具店找了一份工作。还是每个月贴补贴家里。

后来我大姨结婚了,我姨夫觉得小姨子在身边不方便,让我母亲出嫁,我母亲只好出嫁。

我父亲正要找老婆呢,二个人就对上了。我父母结婚后生下了我姐和我,我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

第二章我的新生活

我小时候一直犯尿路感染的病,开始吃肤南单丁,有效果,但当时药品奇缺,吃了还没好,就没药了。祖母想出了一个办法,带我到自己乡下吃西瓜,我在乡下一呆就是二三年,西瓜吃了不少,病也好了。我吃的西瓜是三叔种的,他种的西瓜又大又甜,好吃极了。乡下没什么好下饭的,最好吃的就是洋山芋炒蛋,吃起来好像都是蛋,没有洋山芋似的。

乡下有很好玩的,一个是扔石子,一个是滚园石。扔石子就是把石子往天上扔,哪个小伙伴扔得越高,哪个本领大,乡下地圹人稀,不用怕被石子砸着,大家放心大胆地扔,你扔完了,我再扔,再比一比,也蛮有意思的。滚圆石是要花一番功夫的,你得找到一颗比较平,又比较圆的石头,然后把它打磨得圆圆的,才能在地下滚动,滚得越远,你的水平越高,小伙伴们常常进行比较,那又是一番乐趣。

另外还有抓烂蛤蟆,烂蛤蟆只能看前不能看后,你得从它后面下手,乘它一跳停下来,从后面一把抓住,就在你手里了。烂蛤蟆抓住了,放到院子里看它跳,跳到头了,再抓回来,再让它跳。烂蛤蟆生命力很强,一般不会死,玩过了,就放它走了,它自己会回到田里吃害虫。

另外还有抓蝌蚪,水里到处是蝌蚪,抓几条来,水里养着,喂它点饭,它就会一点点长大,先是尾巴下面长出两条腿,然后尾巴褪掉,同时长出前腿,就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蛤蟆啦。再喂喂喂它,就可以放生啦。它会捉很多害虫的。

年纪大一点的小伙伴还会去抓麻雀,掏麻雀蛋,有的还去抓蛇。

有一次我到二姑妈家去,堂兄堂姐教我抓鱼。农村灌溉不是有水渠吗?那水渠也不宽,正好卡进一个粪挑子,粪挑子是干净的,用竹蔑编成,把它放在水渠里,水漏过去了,鱼留下来了,水渠里常有鱼的,有时捕到小一点的,有时捕到大一点的,蹚蹚有收获。捕来小的鱼,可以拿个罐子养着,大的可以拿来烧着吃。可有意思了。

还有滑坡,找一个不太陡峭又不太平坦的山坡,拿块什么布垫在屁股底下,从山顶可以一直滑到山底,比小孩滑滑梯有意思多了。

还有到地里去摘黄瓜,摘西瓜。黄瓜要找大的摘,西瓜要找瓜秧断了的摘。摘回来洗洗干净,吃起来又新鲜又爽口。

童年的事情忘了很多了,不过在乡下的日子是多么快乐,这一点是记得的,我还玩过什么,现在想不起来了,不过还有很多。

第三章回上海

我和祖母要回上海了,三叔用小船把我们送到轮船码头,然后乘大船回上海。三叔摇着櫓,船向前走着。河面上清风吹来十分凉爽,两旁都是泥土地,时而有一些庄稼,隐隐的有一股泥土的芳香传来,让人感到这片土地的可爱。我时而坐起来看看周围四处,时而躺下闭闭眼睛,享受船在微波里的荡漾。就这样,我离开了我童年里的故乡,再回去,再也享受不到那种快乐了。

到了上海我住进了小姑姑家,那是一天晚上,我在轮船上拿到了一包饼干,我的堂哥堂妹睡在房子里间的一张床上,我睡在地铺上,他们热情地欢迎我,我一口乡下话,人家一点不嫌弃,高高兴兴地和我说着话,我无以为报,就拿出饼干来给他们,他们连声道谢,我们的友谊进一步强化了。

我在我小姑姑家一直呆到我小学三年级才离开,那是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我一生一世都记着那段时光,它比我在乡下更让我长见识。我曾对我姑丈说我要感谢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可是姑丈却清描谈写地说,那只是为了让我学会上海话,可是我一年级我会说上海话了,还等到三年级才离开。

姑丈家的房间很大,外面一间大间,里面一间小间,白天一般在大间活动,晚上我和我祖母睡在大间的一张大床上,姑丈一家睡在小间的一张床和沙发上。

我们这个层面住着三家人家,关系是好到了极点。简直就像是一家人。隔壁一家姓陈,当时住着的有小方,咪方和他们的父母。小方,咪方是二兄弟,咪方比我大五岁,小方比咪方大二岁。我们是朋友加兄弟的关系,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窗口对面和旁边是杨家,我们的伙伴是杨启星和杨佩玉他们的妈妈是一位老师,杨启星与小方同年同班,杨佩玉和我堂哥同年同班。杨家原来是小企业主,我们的房子原来都是他们家的,但私有企业合作化以后,他们的房子腾出来给了国家,国家又分配给了陈家,姑丈家。但杨家人缘非常好,一点架子也没有,对我们二家也都是诚心诚意的。

杨启星从小就特别聪明,他从电店里买来另件,自己组装了一台九寸黑白电视,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当时市场上根本没有电视机,图纸是从他们国外的亲戚寄来的,全上海大概也没有一架电视机。所以非常希罕,我们去看电视,那是要排队或凭票的,咪方则不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咪方天天去他们家看电视。不过现在想起来,当时的电视节目也不丰富,除了样板戏,好像也没什么了。

我们当时就读在HP区五七东风小学,咪方非常照顾我,我从来没有有别人面前吃过亏,所以我一直记着他的好。

我们学校有个音乐老师顾老师,她音乐教得非常好,我感到唱歌非常容易,除了嗓子条件不是很好,歌词曲调我都能把握。

在学校里我唯一出现过的窘事,就是有一次班主任说:“明天验大便,大家把大便样本带到学校里来。”第二天我不知是忘记了呢,还是想得过且过,没带。班主任火力全开,一定要找家长来,我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找了我姑姑来,还算好,事情就这样解决了。班主任也拿到了样本,我也交了差。

我们三家人家是天天走动的,不是你到我这里来,就是我到你那里去,尤其是陈家,我们那时物质很亏乏,精神却很丰富,每天有事可做,脑子一直在转,打牌,下棋,听新闻,说笑话,看小方,杨启星做的工艺品,还听堂哥给我说他从封神榜里看来的故事。学下象棋是堂哥提出来的,一发而不可收,我们还与小叔叔下,你争我斗,各出奇招。我的小叔叔常出奇招,他是与别人下棋时学来的,我们拿过来就用,还举一反三,小叔叔有时反而不是我们对手。

夏季乘凉是一大奇观,当时没有电扇,一到晚上人们会拿着桌子、凳子到路上纳凉,有下象棋的,有下围棋的,有打康乐球的,有打40分的,有打抓皮蛋的,有打争上游的,有把几副牌合在一起扔炸弹的,有看书的,有谈天说地的,有看闲眼的,有抓蚊子的应有尽有。这种景像在上海再也看不见了。

有一次,我的堂妹说有个比她大一点的女孩欺侮她,要我帮她出头。她说什么时候看到那个女孩,让我出来。果然有一天那个女孩出来了,我和堂妹一起向她走去。那个女孩头上扎着两个小辫,脸色黄黄的,眼睛还算大,穿着一件蓝色灯芯绒上衣,穿一条黑裤子,一双粉色鞋,正跳着绳呢。与我堂妹相比,那可就逊色多了。我堂妹皮肤雪白,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如一泓秋水,人人都说我堂妹漂亮。我走上去,恶狠狠地瞪着那个小女孩,恶声恶气地说:“小赤佬,你以后再敢欺侮我妹妹,我揍死你。”说罢,我扬了扬拳头,那女孩什么话也不敢说,怯怯地看着我,我看差不多了,就带着堂妹走了,以后,再没听堂妹说起。

第四章回父母家

到了小学三年级,就打算回父母家了。我没办转学手续,就上了JA区常德小学,因为我姐在那里,她品学兼优,还是宣传委员,她带我去见了管事的饶老师,饶老师一点头,就算通过了。累得东风五七小学的同学,我的一个朋友不断来问:“陈原震上哪儿去了啊?”。

我一回家,可就玩上了。一放学,我就到恒德里那个地方打玻璃球,先靠着墙壁碰一下,然后玻璃球就向前滚,滚越远,谁就先打别人的玻璃球,打中了,玻璃球就归你,但不能滚出线,滚出线滚太远了就要放要很近的一个地方,称为“洞”。那你就得让别人打你的玻璃球了。

另外还有“刮片”,又称“豆腐格子”是用纸张折㬪而成的,小的用一张纸,大的用几张纸,为了提高使用效果,有人还用了封面纸,光溜溜的,撞击力很强。地上用粉笔划一个三四十厘米的方块,称为“塘”,你可以把自己的刮片放在你愿意放的地方,然后依次来转移或投压向别人的刮片,压住一点,就有权把你的刮片放在上面,别人的刮片放在下面,向塘扔过去,得把别人的刮片留在塘里,自己的刮片跳出塘去,然后你就可以用你的刮片撞击塘里的刮片,撞出塘的都归你,进了塘,就不能再拿了,要撞击塘里的刮片,你就要先压住别人说刮片,你没压住,正好掉

在人家旁边,人家就能把你压住。

还有捻橡皮筋,二个人玩,先各自把橡皮筋放在安全距离,然后开始捻,捻橡皮筋它会向前一跳,你跳过去压住了对方的橡皮筋,对方的橡皮筋就归你了。

还有玩二个篩子,二个六点最大,叫“天子”,其次是二个一点,叫“地子”。一个二点,一个三点,叫“黑加五”比一个一点,一个四点“红冬”稍大。一般玩的是香烟牌子,香烟牌子是香烟外壳拆叠而成的,来源最多的是火车路轨旁,一般香烟外壳都从火车窗口向外扔,你要没了赌注,就上那儿拣去。具体玩起来是这样的,二个人先压注,多少不论,然后扔篩子,谁的点大,谁赢,压多的赢了,压少的得赔满,压少的赢了通吃。一次下注输了,还不算输,还可以再押,第一次不算,重新比点大点小,不过得压得比第一次大,这样可以押三次,最后定输赢,压得少的输了要赔满,赢了可以通吃。

还有一种玩“老母鸡”,其实就是把一张练习本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折成一个纸条子,然后一把一把地玩,双方先藏好,一下子拿出来,谁多谁先来。先把两人的所有纸条平放在手心,然后一翻手,把纸条放在手背,掉一张,就换人玩,没有掉,还得抬起来,一把抓住,掉一张,就换人玩,哪个完成了,这些老母鸡就归哪个。

我这一玩不要紧,把班主任高志屏老师急坏了。她找到恒德里,把我们赶到她办公室,叫家长来领,这一招够狠,我最怕我爹对我发脾气,我从此再也不敢让老师发觉了,高老师钉得很紧,我们天处可逃。这样就开始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了。高老师是语文老师,她每教一篇课文,就要我们讲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不能用课本里的文字,要自己组织。这就得开动脑而啦。这一段段落大意怎么说,文章的中心思想怎么说,这都要先领会,再自己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才行。这样对理解力,叙述能力都有提高。每次上课,大家都争相发言,各自有各自的叙述,各自有各自的理解,谁说得好,大家就钦佩谁,大家都想拿出看家本领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最后高老师还会给一个标准答案,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啰。

随着语文的学习,我们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会叙述,会表达,文章不就来了吗?

毛笔字也写得越来越好了,柳公权的字帖,九成宫的字帖我们家都有,我爹还教了我一些基本的笔法,我的大楷簿上全是高老师用红墨水画的圈,同学们都羡慕我,高老师还当着全班的面表扬我。当然我的字作为小学生是可以的,现在再那样就不行了。

在班级里我图也是画得最好的,我们的图画老师叫邵新苗,我们画铅笔画,水彩画,我先是依葫芦画瓢,后来我爹又教我打格子。依葫芦画瓢往往有很大偏差,但打了格子偏差就小了。比如一幅天安门的画,先在样子上打格子,再在铅化纸上打格子,横竖比例必须相同,你不能把一幅长方形的画画成正方形吧?那样的话就画得不像了。有了格子以后,你等于在每格格子里照着画就行了,比如有36个格子,你画一幅画等于画36幅画,只要每幅画没大偏差,总的一张画就不会有大的偏差,这样画出来的图唯妙唯俏。图画完,再用橡皮把格子轻轻擦了,格子线要画得浅,容易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