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随着各地高招录取陆续结束,准大学生们正式开始了入学前准备。为了使考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梳理了高招中经常出现的“诈骗招式”,希望准大学生们远离诈骗陷阱。

“发助学金、奖学金”诈骗最常见

以“发助学金、奖学金”为名义的电信诈骗是诈骗分子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他们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学校工作人员,假借办理减免学费、补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名义,诱使准大学生到ATM机上按其要求操作,转走其卡内现金。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所有资助项目均不要求学生预先交纳任何费用,不要求在ATM机或网上进行任何操作。

高校官网一般会有“新生必读”“报到须知”等提醒,提醒包括学生报到当天要缴纳的费用和途径,如在哪里缴纳学费、住宿费等。学校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学费、住宿费以外的费用。

学生如果接到类似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的电话时,要到官方渠道验证,或者拨打学校有关部门或银行的官方电话咨询核实,不要轻易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

诈骗软件:高考填报志愿APP

一些高考填报志愿APP其实是诈骗软件,一旦下载了这类APP,木马病毒可快速植入手机。不仅会控制手机,私自群发病毒短信,还会直接将手机里的隐私信息回传给骗子,盗取准大学生们的支付宝或电子银行账户。

为了骗取考生、家长的信任,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发送查询分数、查看体检报告的短信给学生,并附网站链接,一旦点开链接,手机就会被木马病毒攻击,骗子获取关联银行卡的信息后,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直接将银行卡里的钱款划走。

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点开手机中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不要随意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更不要填写银行卡号、密码以及来源不明的验证码,收到与录取相关的信息应第一时间与学校老师核实。

招办老师:一切以学校官方信息为准

除了以上常用方式之外,还有诈骗分子混淆学历类型进行招生诈骗。他们利用当前高校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情况,故意混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等的区别,把考生介绍到院校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其他办学形式学习,从中敛财。

高校招办老师介绍,普通高校招生需要通过正规渠道报名考试、填报志愿、投档录取。对未通过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办理录取手续的考生,教育部将不予办理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毕业时也不能获得国家承认的普通高校毕业证书。

还有向考生或家长宣传“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可以想办法、找关系,承诺只要肯花钱就可以搞到“内部指标”或找到关系,保证录取,欺骗考生和家长,收取“活动”“打点”费用。

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的有关招生信息都会向社会公布。取得资格的考生在填报志愿后,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所谓“内部指标”都是骗局,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甚至称交钱可以上军校,他们假冒军校领导、军队机关干部,声称军校招生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可以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有的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实施招生诈骗。

据介绍,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在省招生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分辨真伪。

高校招办老师表示,无论哪种类型的招生诈骗,准大学生们都不要轻易相信,一切以学校官方信息为准,学生遇到诈骗应及时和学校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核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