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韩信虽有傲骨,但只是对人。

面对才学见识不逊于他,且身份尊贵的胡亥陛下。

他岂能恃才傲物?

还张口索要官职?

那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识时务者为俊杰。

听圣上安排,是最好的选择。

“不错,此人有大才而不傲,当为国之栋梁!”

“起来吧,寡人不会亏待与你。”

胡亥满意示意说道。

随后,他侧头喊卫庄入室,希望对方为韩信接风洗尘。

“臣在,陛下有何...?”

卫庄前脚进入石室,还来不及询问胡亥的旨意。

他眼角余光,便立刻注意到了大厅内席地而坐的张良。

他与后者可谓是老相识了,二人同出自于韩国。

又都与韩非关系莫逆,认出身份不奇怪。

但卫庄想不明白。

张良怎么会甘愿为大秦效力?

不只是他这么想,张良同时也在打量着惊愕的卫庄。

二人的想法,可谓是不谋而合。

下一刻,胡亥开口宣布对韩信的人事任免:

“自今日始,韩信任征伐二队的将军,领铁骑十万!”

“卫庄,你速速带他进宫。”

“告知白起,令其好生招待入军营,培训操练。”

“是,陛下!”

“臣韩信,谢陛下隆恩!”

韩信激动不已作礼,他忍不住流落下泪水。

心想建功立业的时候总算要来了。

这些年来他饱受极寒困苦,甚至遭遇到了胯下之辱,流浪许久。

虽然日子过得很凄凉,可是却没有放下心中抱负。

男儿志在四方,而穿上军装镇守一方,为国效命也是好事。

“陛下...”

正当卫庄领命,准备带着满脸雀跃的韩信离开时。

张良突然站了出来,看面色忐忑非常。

“这位是?”

胡亥看着张良眨了眨眼,故作不认识对方。

其实在过来之前,他早就通过天下榜得知了张良与韩信,两位大才子在今日聚集于招贤阁。

正因如此。

胡亥才会摆驾出宫,特意来见他们。

他当即面带微笑,问起了身边拘谨的李斯。

“陛下,他是....”

“草民张良,不过一介无名之辈。”

“今日斗胆上前,只是为解心中困惑,还望陛下成全。“

没等李斯开口介绍,张良自觉地解释起来,说完扑通跪在了地上。

“阁下不必过谦,能在此解珍珑棋局的,有谁是凡俗之辈?”

“朕早有听闻张良先生乃齐鲁三杰,才学卓越,你有什么问题便问吧。”

胡亥淡笑回应。

他早早就知道张良的事情,当下也不怎么意外。

张良闻言目光一动,攥了攥拳头,鼓起胆子问道:

“陛下圣明,草民方才听陛下之言,欲将韩信立为征伐将军。”

“此决策令草民不解,当今天下太平,四海皆属大秦。”

“陛下兴征伐之师,欲要何为?”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也跟着纳闷起来。

张良所言不差,如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秦坐拥天下九州万方。

除了北地匈奴,还有一些不足为惧的蛮荒外族外。

所有敌人都被嬴政给灭了。

如今秦二世要兴师动众,是要讨伐谁?

又是怎样的敌人,需要出动十万精锐雄兵啊?

疑惑,不解……

众人的目光充满困惑,无一例外地聚焦在了胡亥身上。

他那张年轻面容之上,依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

“你说的不错,大秦是坐拥九州万方之地,但九州并非天下。”

“世界,远比尔等想象中要广袤的多!”

胡亥神秘一笑,没有明说。

他话里话外抛出的信息,却让众人无比惊叹。

“什么?陛下的意思……难道天外有天,地外有地?”

“九州并非天下?难道在其它地方,也有像我们这样的朝堂吗?”

“此事陛下何以知之?”

……

听到这话。

无论是卫庄,李斯,还是韩信与张良,他们的表情连变。

众人感到很是意外!

胡亥将大家的反应看在眼里,也不怪他们这么说。

毕竟在当前时代。

中原,还没有所谓统一国度的概念。

大秦的出现,是这个文化圈里首个大一统王朝。

而世人对于世界的认知,也仅仅停留于九州之地。

毕竟车马有限,人力终有穷尽时。

走遍九州都不太可能的时代,更别提整个广袤的地球世界了。

“没错,诚如众卿所言,天外有天啊。”

“世上并非只有九州而已,王朝也绝非只有我大秦一家。”

“东方日升之地,有扶桑古国,西方月落之地存有罗马。”

“像西南方,还有安息,贵霜....”

“吾等的存在并不孤独。”

听着胡亥的话。

众人心绪愈发复杂,张良更是呼吸急促忙问道:

“陛下,若要对比,九州相对于天下而言...”

“萤火与皓月!”

没等他说完,胡亥便斩钉截铁的回答。

随之,又是一阵唏嘘声响起,显然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意识到。

天下,居然如此辽阔?

以致于九州与它相媲美,也不过只是萤火与皓月的区别。

没错!

九州很大,但相比整个地球天下、寰宇,却无比渺小。

而立志要带大秦征战诸天的胡亥。

他自然不会把眼光拘泥于九州之地的。

“吾悠悠大秦,奋六世余烈,最终自吾父皇一代,一统江山。”

“而寡人,身为先帝之子,自是要继承先帝之志。”

“引领大秦的臣民,牧马天下!”

“凡入眼所至,皆为王土!”

“王土之上,皆为我大秦帝国之民!”

胡亥一番声情并茂的演说,令在场众人心潮澎湃。

一时间,各才子纷纷跪地道:

“愿为陛下之志效死!”

韩信也激动得颤抖,厉声道:

“韩信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对于众人的激动雀跃,张良的心情颇为复杂。

胡亥的话语如同擂擂天鼓,在他的耳畔响彻不绝.....

帝国?

这个出自胡亥口中的陌生概念。

在对方说出这句话前,张良从未有过接触。

此刻他的心中百感交集,眼神复杂望着意气风发的胡亥陛下。

下一刻。

张良不禁感叹道:

“此人,也许能超过始皇。”

“赢秦一脉历世,果真是明君尽出啊!”

张良本为韩国之后。

而相比大秦历代君主的文治武功,不断改革。

韩国过去的国君良莠不齐,只能说人跟人确实是不能比的。

失败的一方,注定是要被淘汰!

“很好。”

胡亥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随后他心情很快恢复平静,抛出了另一个话题。

“不过在此之前,寡人欲改进本朝的.....取仕选官。”

胡亥目光坚定,望着石室里面的众多才子。

在他看来。

这么多年,大秦的取仕系统太偏向于武将。

这套制度,乃是昔年撰写商君书的商鞅提出的,也就是二十级军功爵制。

此法虽然能大大激发士兵的战斗力。

毕竟杀敌就有功勋。

有功勋就能免除赋税徭役,入朝为官,此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王朝。

不能只有武将,没有文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武将打天下,文臣治天下。

光打不治,显然不是富国强民的方略。

古人云,文治武功,治国不能单看武力!

人才的选拔,无异于维系帝国存在的生命线。

这条生命线本有两条。

而商鞅只留下了一根!

这肯定不行,所以这也是大秦愈发没落的原因之一。

胡亥早就想过……

农业之后,他要改革取仕之法,让真正的好官进入朝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