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连中三元,结亲李清照 第十九章:集英殿

作者:月安e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29 03:06:36
最新网址:www.bquge.cn

按照多年的惯例,殿试贡生们的座位排序都是按照他们礼部考试上的名词来的,离着天子越近,名字就越高,离着天子越远,名次自然就越低。

杨戬拿着名单,一个个对照着桌子上的姓名籍贯,从东头最近陛前的礼部头名姜言,一直查验到大殿东南、西南两个角落的最后。

虽然昨日已经有小黄门来对照过了,但是杨戬还是放心不下,这是天子登基的第一场科举,可不能出什么岔子,要么天子的面子往哪里搁?所以杨戬还是亲自来对照了一遍,毕竟宫廷之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君不见那些刚生下来健健康康的皇子第二都有可能忽然暴毙,自从仁宗皇帝开始就只见公主不见皇子,连这种情况都有,那么昨天布置好的一切今天去变样子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不亲自对上一变杨戬怎么能放心的下来?

用了小半个时辰,杨戬终于提着灯笼将每个桌案都仔细对照了一遍,在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之后他微微松了口气,他站在大殿的门口点点头,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就等着天子和考生们来了。

……

这时候,才不过卯时。

天色还是黑沉沉的,尚能看见天上成千上万的繁星,但就是这个时间,姜言和所有的士子都已经来到了皇城外的左掖门处。

今天是最后一道关口,只有顺利通过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被世人所认可的进士,但左掖门前的气氛却很轻松,每个人都知道,今天只要不犯蠢事,那么进士就一经拿稳了。

贡生们小声谈笑着,等待宫门打开。但也有人凝神静气,不言他人多言语。

这几个人基本上就是来争状元的,姜言望了他们一眼,这些人多半都是福建的士子,福建向来都是考试大省,这次三百进士他们一个省就占了四十多个,还有一个就排在姜言的身后。

“姜会元,原来你在这里。”一个面容和善的青年从人群中走了过来,对着姜言拱拱手。

“没想到仁仲兄也到了。”姜言露出了应酬似的微笑。

面容和善的青年名为霍端友,字仁仲,福建人,礼部试的时候比姜言低了一名,姜言唯一一次见到他还是在放榜的时候,可当时他的身边围满了士子,今天却是只有他单独一人。

姜言和霍端友并没有什么交情,如果硬要算的话他的一个亲戚是姜言爷爷的弟子。

“姜会元对今科状元有没有信心?”霍端友道,姜言尚未及冠,所以没有自己的表字,一般人如果称呼他的话基本上都是称姜二郎,自从他考上会元之后才慢慢的变成了姜会元。

宋朝一般都是称表字,如果有人知道你的表字却直呼你的大名的话,那么一般就是在骂人了。

“面对今朝天子首次举办的恩科,我心中确实并无十足把握。”姜言轻轻摇头,不欲与眼前的霍端友过多纠缠。他话锋一转,询问起对方来:“仁仲兄上次仅比我低一名,此番是否已胸有成竹,欲与我争锋这状元之位?”

霍端友闻言,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姜兄,上次我输给你是技不如人,但这次我已准备充分,正欲与你一较高下,争夺那状元之荣耀。”

姜言听后,也露出了微笑,他对霍端友的印象因此提升不少。原本以为霍端友只是想来攀附人情,没想到却是带着挑战和斗志前来。他微微颔首道:“那就期待仁仲兄的表现了,愿我们都能在恩科中取得佳绩。”

两人寒暄就这样寒暄了一会,几声钟响从宫中传了出来,宫门终于来了。

当值的阁门使走了出来。

不用他多说,考生们按照自己的名字先后排起队来,前几日已经有人来给他们普及了面圣的礼节,没人敢于错上半点。

姜言的脚步没有动,霍端友走到了他的身后,所有的贡生都慌忙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阁门使看着面容不变的姜言露出了赞赏的眼神,零着他们朝着宫内走去。

从左掖门进了宫中,然后就直奔集英殿,周围有上四军的护卫监视,皇城司的人也来了,高槛站在皇城司里对着姜言眨眨眼睛。

姜言丝毫不想理这货,他迈着脚步走到了殿上,宫廷音乐在集英殿中回响,天子还没到,但今科的考官已经在殿中等候了。

姜言虽然是姜家之子,今科会元,却还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宫殿,他低眉垂眼,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周围的布置。

殿中陈设的事物都是全新的,就连梁柱上的油漆和彩绘都是全新的,看来天子对这一次的殿试很看重,要不也不可能费这么大劲将集英殿翻新一遍。

但姜言看到全新的桌案时忍不住暗骂了一声,因为桌案旁边给考生准备的不是马扎或者椅子,而是蒲团。

这是要跪坐啊。

姜言在心里吐槽了一下这里的布置,又庆幸自己这几年的坚持锻炼,不然可能会腿酸出丑。

在考官们的监督下,三百零七位贡生在集英殿拍好了方阵,姜言站在最前方,旁边是霍端友和礼部试的第三名,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等到几声鞭响过后,音乐声停了下来,除了姜言三人所有贡生都跪拜了下去,而姜言他们则是微微躬身,这算是天子刚登基时给他们的特权。

等到天子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对着天子拜了拜,这个时候就已经能看清殿上的人了,姜言认识他们,中间的是天子赵佶,旁边跟着的是蔡京和曾布。

一系列的仪式做完之后,姜言他们终于可以落座,然后就是今科考试的题目。

策论。

‘盖闻道之大、原出於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实不离乎日用事物之常、根乎阳阳五行之赜、而实不外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夫不息则久、久则证、今胡为而未证欤。变则通、通则久、今其可以屡更欤。子大夫熟之复之、勿激勿泛、以副朕详延之意。’

果不其然,是策论。

姜言越看这篇文章越熟悉,他忽然想了起来,这不是前世文天祥那一代的考题么?这是上面的人物变了,事情变了,但意义还是八九不离十。

姜言提笔下字,他已经对这次的殿试有了绝对的信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