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立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第二天一早,姜言就捧着一本《易经》在卧室里读了起来,昨天属实给他累的够呛,高槛这个家伙差点累死,虽然他刚下马车的时候还跟姜言嘻嘻哈哈,但到了家里他直接就让人找了个房间睡觉,没脱衣服就呼呼大睡。

“大哥你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高槛一幅鸡冠头的样子走到了姜言房间,“什么立南又无往的,难道大哥你要去当神棍?”

“是立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姜言并不想跟这个家伙一般见识,“这是《易经》雷水解里的原文,意思是要想解除危机,就要让广大群众的情绪得到舒缓;没有危难的话就不需要前往,回来后安居自己的位置即可获得吉祥。”

“大哥你怎么神神叨叨的。”高槛挠了挠头。

“懒得与你细说。”姜言轻轻摇头,将注意力重新投向《易经》的下一篇章。事实上,他并非真心想研读这本经典之作,尽管它是四书五经之一,但姜言总觉得它与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不太契合。

他之所以选择翻阅这本书,更多的是因为当今天子是赵佶,这位皇帝对易学颇有兴趣,因此姜言也想借此机会,稍作了解,以备不时之需。

“《易经》?阿言你怎么想起学易经来了?”李清照也起了大早,走进了姜言的房间,身后还跟着哪位名叫绿衣的小丫头,绿衣一看见姜言就往李清照的身后躲了躲,像是看见什么大恶人一样。

“大嫂!”高槛拱手。

李清照微笑点头。

“那大哥大嫂你们先聊,我就先走了。”高槛对着两人道:“商会那边还有些紧急事务需要我去处理。方才来时,手下人告知我,有人竟敢觊觎我们店铺的财物,还是来自某个小帮会的挑衅。哼,小帮会?今日我便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帮会之威。”

不愧是花花太岁。

“滚吧滚吧。”姜言摆摆手。

“告辞。”高槛拱拱手,转身离去。

屋子里只剩下了姜言和李清照主仆二人,李清照在姜言旁边坐下,绿衣也靠在了李清照旁边,双手拉着她的肩膀。

“绿衣,你干嘛一直躲着我?”姜言看着李清照身后的小丫头,“我们小时候也是朋友行不行,你干嘛这么害怕我?”

“娘子!你家阿言好凶。”绿衣躲到了李清照身后。

“我怎么了?”姜言一脸懵逼,他不记得自己欺负过绿衣啊,为啥这个小丫头这么害怕自己?

“这个……”李清照笑了笑,给姜言解释道:“前天绿衣说过你的坏话。”

“说过我什么坏话,我听听。”姜言来了兴趣。

“绿衣,你来说还是我亲自说。”李清照看向绿衣,绿衣躲在她的身后背后不敢冒头,“看来是我亲自说了,前天我来给你打扫房间的时候,绿衣偷偷跟我说你的缺点。”

“我的缺点?”

“她说你长得高了一点,学问好了一点,长得帅了一点……”李清照想了想,对着绿衣问道:“还有什么来着绿衣。”

绿衣依旧不说话。

“至于么?这不是在夸我么?”姜言摇摇头,笑道:“那为什么要害怕成这个样子?”

“我昨天跟她说了你要跟我定亲。”李清照脸红了红,“然后说她是通房丫鬟。”

“啊?”姜言瞪大了眼睛看向绿衣,发现这个小家伙躲在李清照身后羞红了脸,原来不是害怕自己,而是在害羞啊。

通房丫鬟,意思就是跟女主人一起陪嫁到男方家的婢女,在宋朝也是这样,不过比以往地位更高一点,宋朝的通房丫鬟对女主人的照顾无微不至,甚至在女主人和男主人行房事的时候都会守护在侧,若是女主人撑不住的话还会亲自上场。

但通房丫鬟的地位却很低,甚至连侧室都不如,她相当于女主人的物品,女主人可以不经过男主人的同意就将她赶出家门,对她们来说,能让男主人抬高地位成个小妾已经是天大的福分。

李清照身边就一个婢女,就是绿衣,那么通房丫鬟也只能是绿衣。

“娘子!”绿衣直接趴在桌子上,脸都不敢抬了。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李清照笑笑,看着姜言手中的《易经》道:“阿言怎么想起来看易经了,难道不准备策问么?”

“策问啊,不好说。”姜言摇摇头,他礼部试(省试)的时候已经出了论,那么按照习俗,到了殿试上天子必然出策论无疑,但赵佶从来都是一个不按规矩办事的主,他忽然转变思路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这件事情关系着姜言的前途,他不能懈怠,即使是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他也要将四书五经在复习一遍,特别是《易经》这本书,姜言记得前世他翻史书的时候宋徽宗在殿试上提问过关于《易经》的问题。

李清照看着姜言的表情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转身从他的书架上拿出了一本蓝色封面的书,翻开之后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公式,李清照看着这些公式眉头皱了皱,然后从桌子上拿起了一根毛笔和宣纸写了起来。

那是姜言依靠着前世的记忆编写的数学书。

“清娘,不用着急,数学这种东西不能急。”姜言叹道。

“阿言可真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一个个奇怪的符号就能编成数字,然后用来撰写出这么神奇的公式。”李清照头也没有抬,继续在宣纸上演算。

姜言往向李清照写在宣纸上的阿拉伯数字,嘴角抽了抽,这件事是他的错,他一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嫌弃数字太繁琐,于是用了阿拉伯数字来代替,没想到被李清照学了去。

“格物致知嘛。”姜言道。

如今的儒学,已经乱的不成样子。

特别是如今流行的是王安石的儒学,有一部分是盱江先生李觏的学术理论的改进,他追求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而少有对格物致知方面关注。

而张载的关学重视天地大道本源的探索,二程的洛学则是对基本学问的实践。

几家学派几乎是背道而驰,许多地方甚至跟佛道两家更加贴近一些。

但他们却都是儒学。

宋朝的儒学是一个筐,任何人都能以自己的心意来解释儒家经典,这也就导致了宋朝出现了各家学派和各大儒宗,都对着儒家经典进行自己的解释,将自己的学术观念加入儒学的这个筐子中,至于后世流传的‘程朱’儒学有几分是合乎原始的儒学?就是孔子复生也不会被认为是正统儒学。

但姜言却很喜欢这个时代,现在的儒学正在蓬勃发展,程朱理学还没有主宰后世的世界,他还有机会。

他还有机会将后世的学问添加到儒学的这个筐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