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打发走王强,王安迫不及待的修炼起了辟邪剑谱。

以他三品宗师巅峰的修为,修炼速度比之那些西厂太监,快了不知道多少。

习练剑谱之后,王安意外的发现。

这剑谱除了招式精妙之外,居然还可以让修炼之人,快速增长内力。

他在听了王强的汇报后,以为那些西厂太监之所以境界增长飞快,是服用了那青年的丹药。

没想到只是单独修炼剑谱,也会有如此效果。

这让王安对那青年,更加垂涎三尺。恨不得立刻就能将其抓回来,逼问出丹药的炼制方法。

若是有了这两样,他突破二品大宗师岂不是指日可待。

不过想到那府邸中的重重阻碍,王安终究按捺下了这个心思,继续修炼起了剑谱。

越练王安越是感受到,这剑谱的神奇。

之后几日的修炼中,他的内力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

这让他欣喜若狂,将全部精力全都投入到了修炼剑谱中。

全然没有注意到,在他勤奋修炼的过程中,不少黑发都在渐渐变白。

王安勤奋修炼的几日中,顶替朝中官员的学子们,也已经做出了不少成绩。

早朝上,朱由校翘着二郎腿坐在龙椅上,心情畅快的仔细翻看着刚刚递上来的奏折。

他的这副样子,按说已经有些失仪。

但如今朝堂上,已经没了那些扫兴的腐儒。

加之皇帝已经许久没有在朝堂上露出过笑脸,文武百官也就没有去破坏皇帝兴致。

所有人都恭敬的躬身,等着皇帝阅览奏折。

朱由校越是翻看手里的奏折,脸上的笑容就越是灿烂。

要不是此时还在大殿上,他怕是已经乐得蹦起来了。

等看完手中的奏折,朱由校心情大好,哈哈大笑着对众多顶替官职的学子们连连夸奖。

“不错,众位爱卿做的很是不错。”

“我大明果然人才济济,即便沧海遗珠,也有如此能力。”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熟悉了政务并且做出成绩,朕很欣慰。”

听到皇帝的连番夸奖,不少年轻学子的心里却很是自豪。

就在几天前,他们第一次来到这朝堂上的时候。

还被那些老臣子们鄙视、奚落。

说他们这些落榜之人,根本没有能力胜任。

而如今皇帝的这番夸奖,已然成了他们对那些老臣最有利的回击。

不少臣子趁着弯腰行礼的功夫,转头看了眼那些言官,眼神中满是挑衅。

而那些能言善辩的言官,此时也已经全都哑火。

众学子见状,不少人心中豪气冲天,跃跃欲试的准备着接下来的弹劾。

朱由校夸赞完那些学子,转头看向一旁侍立的魏忠贤。

十分欣慰的赞叹道:“也多亏了魏公公的慧眼识珠,为朝廷挖掘出了如此多的栋梁之才。”

“如今政务能推进如此迅速,魏公公功不可没。”

魏忠贤立刻躬身,笑着对朱由校拱手行礼。

“臣哪有什么功劳,不过都是托了陛下的齐天洪福。”

“有了陛下的首肯,微臣才能将这些栋梁之才带到朝堂之上。”

“归根到底,还是陛下眼光卓绝,微臣不敢居功。”

朱由校笑着听完了魏忠贤的话,突然双眼中闪出敬佩的光芒,压低声音问道。

“这一切,恐怕都是李先生的功劳吧?”

魏忠贤只是笑了笑,恭敬的行了一礼。

虽然魏忠贤什么都没说,但在他的表情中,朱由校已经猜到了问题的答案。

先生不出山,都有整顿朝堂的能力,日后若是请得先生出山,不知会是什么光景。

想到这些,朱由校愈发期盼起了和李先生的见面。

收回思绪,他看向恭敬站在下面的臣子。

当他的视线,落到顶替工部侍郎的学子冯建全身上时,眼神中再度露出赞许。

“冯爱卿做的很好,短短三天时间就提出了解决洪灾之策。”

“不但解救了数万涿州百姓于危难,还让涿州当地的十几万百姓不用流离失所。”

“而且,还妥善处置了他的田地,不但让良田没有荒废。也解决了当地不少百姓的吃饭问题,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很好,非常好。”

朱由校话音落下,一旁的魏忠贤开口提醒道。

“陛下说的是,冯大人不但保证了涿州的安定,还让当地的百姓们都自愿加入了,修建水坝的工程中。”

听到了魏忠贤的提醒,朱由校立刻想起来,奏疏中确实也有提及这些。

百姓都留在当地做工,自然能减少流民数量,避免了流民涌向京城,保证了京城的安定。

念及于此,朱由校愈发满意这些年轻学子的作为。

“涿州安定,则京城安稳。”

“诸位爱卿劳苦功高,赏绫罗十匹,白银五百两。”

一众受赏学子立刻激动的跪地叩首,感谢皇恩。

他们都第一次受到皇帝的赏赐,这对于几天前还是平民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光宗耀祖般的荣誉。

而那些没有参与涿州政务的学子,则看的眼红心热,摩拳擦掌的准备也搞出些动静。

待众人谢恩完毕,朱由校想起天启学院应该也是工部这些人负责。

立刻趁热打铁,嘱咐他们道:“涿州之事办的很好,但诸位也不可松懈。”

“天启学院的建设,也要尽快的保质保量完成。”

一众工部学子,立刻应了下来。

赏完工部众人,朱由校又看向了户部的那些学子。

“户部的诸位爱卿做的也很好,短短三天的时间,就查清楚了户部沉积的烂账。”

“如此勤勉,朕亦有奖赏。”

户部众人见皇帝提到他们,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

有工部的例子在前面,他们早就已经准备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

这次查账,他们发现了很多问题。

最为严重的,就是魏忠贤刚刚处理的涿州一事,其中很多账目不清不楚,显然其中大有内情。

正当户部官员,准备就此弹劾魏忠贤时。

朱由校忽然话锋一转,赞赏的看向魏忠贤。

“当初派遣魏公公处置涿州事宜,乃是朕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在魏公公的努力下,不但江山安定,而且也不用再为钱财发愁。”

听到皇帝的话,户部官员顿时心中一凛,收回了刚迈出去的脚。

再次看向魏忠贤的时候,眼中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憎恶。

同时心里也明白了,账目中对不上的四千万两银子从何而来。

户部的人才退回来,刑部就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