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uge.cn

时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六寅时。

吉时到,时鼓响。

宫门缓缓而开,迎入百官。

百官由内阁首辅方从哲带领,分成两班,往文华门而去,行至门外丹墀伺候。

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皇帝即位。

百官们有的一辈子都目睹不了一次皇帝登基,而现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可以参加两次皇帝葬礼,两次皇帝登基仪式,不说千年难得一遇,也是百年难得一见。

而此时,朱由校也已经起床。

依即位仪注,朱由校以即位储君身份颁布了一道旨意,给侯在乾清宫以英国公张惟贤、成国公朱纯臣为首的诸位勋贵。

让他们携带拟好的圣旨去祗告于南北郊、太庙、社稷坛。

按礼仪是应该皇帝亲自去,但让一个皇帝跑这么远,而且是来回折腾,并不现实,所以很早就改成了遣官去祗告天地、宗庙、社稷。

在遣官之后,朱由校便在伺候下穿上了缞服,前往了几筳殿。

在大行皇帝的几筳前祗告受命。

祗告受命完毕后,朱由校又被安排着前往了文华殿,在文华殿前设置了香案酒果等物,换上冕服后,朱由校便行告天地礼。

然后又被拥着前往了奉先殿谒告祖宗,之后还得回几筳殿给老父亲光庙及几个母亲牌位包括生母牌位行大拜礼。

这里和一个月前光庙即位有顺序的差别。

光庙即位时,是穿着缞服在几筳殿行礼后,又穿冕服在几筳殿行大礼,之后才去文华殿,少了来回折腾。

不过对于朱由校来说都无所谓,反而肃穆隆重的氛围让他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感。

尤其是在完成了几筳殿拜礼后重新回到文华殿后,这种兴奋感越发强烈。

在殿中礼仪最后,朱由校被请上宝座的那刻,鸣净鞭,鸿胪寺赞五拜三叩头礼,然后百官依着行大礼口呼万岁时,这种兴奋感达到了顶峰!

震撼、兴奋,是朱由校今天得到最强烈的情感。

望着台下数不清的官员一丝不苟的行着最后的礼仪,也就是退出文华殿时,朱由校兴奋之中豪迈之情渐生。

日月所照,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样的国家怎么就亡了呢?!

朱由校目光火热,念头更是成了唯一:有朕在,这样的国家就不该亡!

随后,朱由校便在这种豪迈之情中完成了后续的操作,即亲自用印盖在了早就写好的诏令上。

这就是要昭告天下的即位诏书。

完成这一步后,又顺鸿胪寺所请颁诏。

然后就是翰林院官持诏交给礼部官,礼部官受诏书置于案上云盘内,然后捧着诏书从殿左门出,前往百官齐聚的午门,再把诏书放到云舆内,随后百官迎着去承天门,在承天门上礼部尚书孙慎行亲自开读。

读完之后,众官行礼。

然后孙慎行便迎着诏书回礼部,颁行天下。

如此,即位礼成。

这意味着朱由校可以在朝堂之上,光明正大自称为朕了。

但是即位是完成了,不代表朱由校就可以回乾清宫休息了,事实上,在今天他都很难回乾清宫休息。

很多奏疏似乎是怕影响即位,所以都在隐忍着,朱由校一即位,就都迫不及待的呈上来了。

当先一条,几乎是迫不及待的,他就收到了来自户部、兵部的联名请发内帑的奏疏。

彷佛之前一直按耐着不想在即位前生事,所以在朱由校即位后,兵部、户部便第一时间上了奏疏。

这回他们张口就是请发两百万帑。

几乎把朱由校即位的好心情给完全败坏了。

“这估计就是想趁朕心情好,敲诈朕一笔了。”

朱由校叹了口气,这封奏疏他还真不好否了,因为这钱是事关军饷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事关这两样都疏忽大意不得。

可问题就在于朱由校确定自己不是冤大头。

“算了,先不管了,起码今天不应该烦恼这些。”

将奏疏放回御案。

朱由校目光看向了一旁拟好的名单。

这是封赏名单。

管子曾经说过:凡先王治国之器三,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

自中国从奴隶社会转为封建社会以来,赏赐都是笼络人心的不二手段。

而且只有帝王有赏赐大臣的权力,这是禁止逾越的底线,宋时三司史张方平曾进言“凡大赏罚,人主之事,非圣心自出,臣下不敢任之”。

而且赏要从速从重,才能不失人心。

而他靠辅佐大臣登上皇位,除了要封赏从龙之功外,还要封赏潜邸之臣以安心。

这是惯例,也是必要的笼络手段。

朱由校认真的核查着封赏名单,在前世,朱由校即位之后的第一道圣旨是封赏客氏为奉圣夫人。

在他自己拟定的名单里,客氏虽然也在列,但是他不打算像前世那样惹人瞩目。

而且他才不会那么轻易把封赏给她。

嗯,就说本来拟定了,而且放在了第一批第一位,但是有大臣反对,他正在极力劝说,会尽快搞定她的封赏。

身为君王,PUA一下妖惑恶女怎么了?总不能只许她茶吧?

将客氏的封赏摆到一边,朱由校细细核查了一下封赏的人员及封赏的尺度,确认不会高功劳而赏低,也不会赏高而功低后,便将封赏名单依流程发礼部。

由礼部再核查依礼制做些微调整,最后再上呈,他再阅过后,用印确定再下发礼部,这才算走完流程。

…………

而就在朱由校在文华殿处置即位后的诸多杂务时,后宫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下午酉时刘侨按寻常惯例,提前从朱由校身边回到了乾清宫,布防完毕后,他还得再往文华殿等待万岁爷处理事务完毕再护送万岁爷回来。

而就在此时,在乾清宫中,他遇到了东厂锦衣卫。

“奉厂公之命,邀刘指挥同知往东厂议事。”

刘侨问道:“厂公有说何事?”

厂卫答道:“约是宫中揭帖泛滥一事。”

这件事是最近后宫频发的乱象,万岁爷有说过令严查。

刘侨心中一动,东厂邀请他介入此事,这无疑对他是有着好处的,无论功劳还是积攒威望都有助益。

他道:“还有谁?”

厂卫答道:“还有左都督骆思恭骆大人也被邀请。”

骆思恭也去,刘侨更无疑问,便欣然应允。

厂卫忽然又道:“厂公说,让您多带点人手,可能会以您为主。”

刘侨心中大动,这是邹义在向他示好么?

顿时喜出望外,不疑有他。

当即便抽调了人手,不过本身刘侨就没有多少人手,尽管他正得圣眷,但如此短的时日也支撑不了他拉起一大堆心腹。

所以抽调乾清宫人手之后,乾清宫便独剩下不到十名南镇抚司的禁卫。

但刘侨并没有想太多,他的想法里自己会在万岁回乾清宫时解决此事。

于是刘侨便携带着人往东厂衙门而去。

东厂的衙门不在后宫,也不在皇宫,而在皇城东安门的北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