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曝穿越后,一年平辽 第359章   潼关

作者:潜水的夜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23 01:40:47
最新网址:www.bquge.cn

据估,刘狼窝盐场进入正轨之后,应该能达到3万斤。

陆延并没有打算从中获取什么好处,而是将其交给崇祯,以换取辽东建设军屯盐场的条件。

崇祯看到那洁白如雪的细盐自然是大喜过望,满口答应下来。

这军屯盐场已经算是祖制,永乐年间,辽东盐场不设官,军余煎办,召商易粟以给军。辽东都司各卫所均设盐场百户所,管辖煎盐军专门从事煮盐的军余,驻军海边盐场,专职煎盐,然后招徕商人运粮饷给辽东,由地方衙门发给盐引,凭单取盐,每引四百斤。

早期,辽东凭开中制,粮食便足以自足。甚至出现粮食盈仓发霉的现象。

但到了成化年间,开中制衰落。当时,辽东需岁粮九十六万石,但户部所拨粮饷,所买之计五十三万两,尚缺四十万石,户部一再招商中纳,结果应者寥寥,只好以盐卖银。

之后,辽东军户大量逃亡,屯盐逐渐荒废,到了嘉靖之时,辽东二十五卫计有煎盐军一千一百七十四人。

而自建奴入寇辽东,辽南的田地和军屯盐场全部荒废。

崇祯正愁辽东军费开支巨大,若是辽东能晒盐自给自足,那可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个法子好!”崇祯捻着雪白的盐,哈哈大笑。

“这些盐可比大清河盐还好,不若放到皇店售卖,以换取银钱军饷!”

“继之,你说宣传说是皇家用的盐,能不能卖上高价!”崇祯突然说道。

陆延没想到皇帝竟然还懂得广告之道。

“陛下,皇家用的自然是好东西,而且此盐晶莹如雪,味道甘纯,要胜过市面上的白盐和青盐,会受到王公巨贾青睐。”陆延说道。

“不过,等到辽东盐全面铺开,这盐价还是应该落回到平价才是,若是老百姓都吃不起辽东盐,岂不是违背了本意。”

“你说得有道理。”崇祯道。

“不过,到时候可以生产两种盐,一种.......过滤得更干净洁白一些,就叫雪盐。”

“另外一种就不用那么讲究了,那种就可以便宜卖给百姓。”

陆延一愣,拱手道:“陛下英明。”

崇祯颇为自得地摸着短须,但又叹了口气:“夫灶之所自业者盐尔。今尽征以折色,称贷倍息,十室九空,往往穷迫逃徙,无以为生。”

现在施行的是盐课折银政策,“纳折色于运司,以给商人”。

这有两个好处,有效地解决了灶丁因盐斤消融而饱受赔纳之苦。又顺应了商人乐意开中交通便利地区盐场的意愿,从而起到恤灶和裕商的效果。

但这又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盐户需要卖出盐换银子来缴纳盐课,而在此之中,一些无良盐商往往会蓄意压低盐价。

此外,各场灶滩草场为豪强所侵,或转相买易。一些底层的灶户失去生产资料,无法保证生产,只能被迫逃亡。

原本这条政策是为了解决长芦部分盐场盐斤堆积场坨的困局,但如今却是造成“有场无灶”的局面,许多盐场因为没有灶户而荒废。

于是在隆庆年间,长芦盐场进行了裁并,由明初的24个减至20个。

张家正是借着这个机会掌控了大部分的长芦盐场。

而浙江、两淮盐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是,朝廷对于盐场的把控大为减少,这导致的是从盐业上面收上来的税赋锐减,而大头却是被盐商吃掉了。

而陆延准备要做的是,用辽东出产的,品质更好的盐来冲击如今的盐业市场,改变这种格局。

接下来几日,陆延都忙于盐场的事务。

只要等刘狼窝盐场,哦不,如今崇祯嫌弃这名字难听,赐名‘高淳’,便连刘狼窝也改了名字。

只要高淳盐场确定了制盐流程和参数,便可以开始培养熟练工匠,前往辽东开设盐场。

这些日子,倒是有许多官员得知他将要前往陕西,而发帖宴请的,只是陆延实在没空,只能派人送信表达歉意。

不过,成国公、英国公那边还是抽空去了一趟。

让陆延有些苦笑不得的是,他临行前还小赚了一笔程仪。许多有过关系的官员,同年,以及勋贵,都给他送来了多少不等的程仪,少得十两,多得有上百两。

最后一算,竟然也有两千多两。

........

陆延从三月十号启程,顺着大运河南下,不过七日已经到了济宁,而后改走黄河又五日,便到了潼关。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称。

其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马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

城墙依山势曲折蜿蜒,东南包括了麒麟山、砚台(又称印台山)和笔架山,西南囊括凤凰山和蝎子山(又称象山),并将潼河入黄河段囊括进关城之内,使得由南向北流入黄河的潼河穿越潼关城而过。

潼关城城池南高北低,北临黄河,东、西、北三面城墙高五丈,而南边的城墙,最高处竟有十丈。整个城池周长近6公里。共建有6个城门,其中,东、西、北三门有门楼。后来,又陆续修建了南水关、北水关。

明隆庆四年,又兴建东、西瓮城,并在瓮城上建起门楼,至此,气势宏大的明清潼关城便已经完全成形。

由此,潼关城的防守能力大大增强。依靠河流而建,在北方的城池中很少见,潼河水其实就是城中的灌溉用水、饮用水。潼关里还有一千多亩地,吃住都可以长期在此,易守难攻。

明朝在这里设立潼关卫,镇守一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