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年,我的系统是脑残 第210章 这就出成果了?

作者:梓枫紫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7 08:54:59
最新网址:www.bquge.cn

有次韩文理看陈季常又在哼着歌做偏振光的实验时,忍不住问了一句:“做实验就真这么开心?”

“当然啊。”陈季常很果断的点头,“另外嘛,像干涉仪,偏振光,双光栅,光纤传感器这类实验都能很好的帮我巩固光学知识,转动惯量,凯特摆则能吧昂我巩固理论力学,另外霍尔效应……”

“行行行,我明白了。”看着陈季常双眼放光的样子,韩文理就知道自己问了句废话,人家就是在玩,当然开心!

和韩文理打完招呼,陈季常继续低头看文献。

在各位小老板的指导下,陈季常对于阅读文献的方法和以前已经有所改变。

比如文献上写【将催化剂装入反应管中】,之前的陈季常并不会去考虑填料、催化剂颗粒大小、是否需要稀释这类问题,但进了实验室,这种细节就更需要重视。

当陈季常翻阅了大量华文文献,发现找不到什么更亮眼的学术论文时,韩文理推荐给了他一个叫做endnote的软件。

sci上查找到的论文可以直接将相关信息导入,并且在web of knowledge这个sic库上面查到的文献还能看到被引用次数,要知道这可是筛选经典文献的重要参数。

可以说是相当方便了。

“一开始看英文文献的时候会有点难受,我以前看的时候经常看了半天除了头昏脑胀之外什么都没收获到,但你要坚持,只要……”

在向韩文理申请成功之后,陈季常开始用cvd,也就是化学气沉积法开始制造石墨烯。

化学气沉积法的原理是反应物在高温、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薄膜材料的工艺技术。

原理解释起来非常复杂,但通过实验的话,就一目了然。

说白了就是说白了就是在一根管子两端一头通氢气,一头抽真空,到了一千度左右通甲烷等气体就会在铜箔上生长石墨烯。最后将它转移到硅片上就行。

但这样生产出来的石墨烯层数远超十层以上,也就是所谓的次品。和真正得单层二维材料(五层以下)相差甚远。

替换衬底材料的做法已经有许多人试验过并写出了论文,陈季常目前也没有什么新想法,但回忆重温脑海里未来知识中关于石墨烯的内容,脑中便跳出射频催化四个字。

这是一种能够增加产量的加工方法,但过程中产生的碳化物和无定形碳会影响石墨烯的质量。

‘如果用一种非真空的cvd技术,在多晶ni薄膜上来制作的话,就能一改传统cvd工艺所使用的的气相前驱体,代之用液体乙烷作为前驱体材料,在铜箔表面选择性生长单层石墨烯纳米薄层材料。’

“值得一试!”

冒出这想法的陈季常开始收集资料数据,在理论成立后他将会去找刘教授申请立课题。

有了动力的陈季常更加痴迷于待在实验室研究,很快,一周的时间就过去了。

“老大……你是不是该去修修头发了?”刚上完课来到实验室的罗文坤指了指陈季常几乎快变成鸟窝的头说。

“嗯……等我看完这份论文就去剪。”电脑前陈季常头也不抬的回答道。

“你昨天就是这么说的……”罗文坤叹口气,“我觉得你要疯了。”

“咳……是吗。”陈季常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陈季常,别着急!科研不是埋头苦干就能有突破的!”陆欣依劝说道。

“听她的吧,陈季常,你该出去走走了,有些东西你光是憋在实验室里是想不出来的。”韩文理转身看着陈季常说。

“呼……”陈季常听完长出一口气,抓了抓头发点头说:“行吧,那我先回宿舍洗个澡,吃了个一礼拜泡面面包我也快吐了,今天出去吃顿好的。”

“这才对嘛,劳逸结……算了,当我没说。”

实验室里忙的天昏地暗的人有很多,像韩文理这样的研究员一旦有了课题也是要泡在实验室里记各种数据的。

大多数人在度过这枯燥的实验期之后都会变的两眼无神,见到人说话时也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反正就突出一个“丧”!

然而陈季常却是学习强度越高,眼睛越亮,即使花了一天也没从论文里研究出一点他需要的东西,心态却依旧很好,并乐此不疲的继续研究下一篇。

这种认真程度和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心态崩了”的科研态度,都是韩文理他们一众研究员从来没见过的。

甚至于现在韩文理已经开始不把这位本科生当作一个来实习的菜鸟,而是把他当作了同事,因为只要是物理方面的问题,陈季常的知识面就都有所涉及,聊天间经常能给他不小的启发,让他都忘了眼前这个新嫩还是个本科生。

就目前陈季常的了解来说,石墨烯在许多材料中都属于一种添加剂的角色,比如涂料,复合材料,吸附润滑产品以及石墨锂电池等等。

其中要数石墨锂电池的名头最大,当时媒体吹嘘他为充电一秒钟,待机三星期。

这在陈季常看来完全是扯淡啊……

现在所谓的石墨烯电池,其实到现在也没什么严格的定义,不像锂离子,你千度一下就能找到它的详细说明。

之前有一篇论文的内容让陈季常印象很深,现在的石墨烯电池,说白了就是在传统电池里加点石墨烯进去,吹的凶一点的也就是把一个电极的材料都换成石墨烯而已。

还有石墨烯做负极,理论上最多是石墨负极两倍的容量,首次效率低的吓人,性能受表面状态影响极大。

开发商又不傻,放着已经开发完全的硅不用,来用石墨烯,要知道硅的理论容量近石墨的10倍。

用刘教授的话说,这帮商人过度透支石墨烯概念也是严重之约我国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接着陈季常就埋头开始研究他的课题。

在读了大量文献之后,陈季常带着陆欣依和罗文坤开始主攻材料模拟这一块。

何为材料模拟,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手中的手机这么小却能实现众多功能,考的就是好材料来支撑的。

而材料模拟就是用计算机去做实验,研究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可以说这是材料学中的地基,从研究材料道材料被应用,其中的环节非常之多,而最基本的就是要研究出材料的基础物理兴致。

当材料的兴致研究清楚,那么之后自然就可以根据它的材料基础兴致来应用到该属于它的研究领域当中。

如何让石墨烯在各领域发光发热,是陈季常现在主攻的方向。

最后在进行了大量学习之后,陈季常以《precise layering of anic semiconductors(有机半导体的精确分层)》为题写了一篇论文。

并在完成后找到刘教授教授帮他检查一下。

“这……”

看着陈季常写的论文,刘教授嘴巴张的老大,看了两眼论文,又看了两眼陈季常,最终说出一句:“你他……你还真是个天才!”

要不是因为要保持教授的风度,刘教授绝对就一句脏话骂出来了,妖孽他见过不少,妖到陈季常这样的他实在闻所未闻。

他本以为陈季常要让他检查一下的是预测性或者具有一定实验性的学术论文,在本科能写出这么一篇学术论文,只要内容不太空洞,都算是很厉害的了。

然而当他把整篇论文看完之后立马就惊了,这哪里是什么预测性的论文,他这是在二维有机半导体的精确可控外延生长、输运性质调控和电子器件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了啊!

如果实验之后没问题,那这片论文就成功实现了分子尺度二维有机材料电子学性质精确调控,对于二维材料精确制备和调控点和运输性质有重大意义!

夸完陈季常,刘教授忍不住的又看了一遍论文,嘴里念叨着:“无法想像……这种成果一般都是非常成熟的研究组才能做到的啊,你到底是怎么做的!?”

虽然刘教授一直知道陈季常是个妖孽,实验天赋和勤奋程度也是他前所未见的,可他毕竟还是个本科生啊!

看到刘教授那张有些“惊慌失措”的脸,陈季常咂了砸舌头,不知道这时候该解释一下,还是让这位教授冷静冷静。

陈季常当然也明白他写出来的这份学术论文级别有多高,吓到了教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有平行世界知识的引导,陈季常几乎不要走什么弯路,就直接很愉快地抄着近道冲到了最终的目的地!他唯一需要绞尽脑汁地就是要把自己为什么这么走弄得清清楚楚。

当各种关于二维材料的知识在他脑袋里清晰了起来的时候,他已经透过迷雾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就像是原本他脑中关于二维材料的知识是一支零散的军队,有受过训练的,有没手滚训练的,甚至还有小孩子混在里面。但当陈季常了解这支军队的组成后,就立即能把这支军队突然变成了一支精锐队伍,里面每一个作战单位都是百战精兵!

可以说,陈季常在那一瞬间就明白了,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完美的材料研究团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