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年,我的系统是脑残 第202章 大三的生活

作者:梓枫紫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7 08:54:59
最新网址:www.bquge.cn

李若曦再次见了陈季常,又是欢喜又是羞涩。两人经过那场患难,感情虽然又近了一步,但却让他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有些陌生又有些憧憬的新关系。

陈季常自然主动一些,一见面就上去牵手,任凭李若曦又掐又拧,依旧不撒手。惹得大家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长虫,听说你英雄救美,还好像跟某人共度良宵?”谢乔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一边看着李若曦,一边揶揄地给陈季常说着。

“乔乔,你找死!”李若曦又羞又怒,一下甩开了陈季常,扑过去抓谢乔。

“救命呀!有人要杀人灭口了!”谢乔尖叫着,到处乱躲,最终还是被李若曦抓住,捂住嘴巴,打她的屁股!

“哈哈哈!”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大家商量一下,还是决定重启乐队排练,在今年的迎新生音乐会再次亮亮相,让隔壁泰山乐队重新秀一把!

2003年的秋天,清北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新生的朝气与活力。在这所汇聚了全国顶尖学子的学府里,一场特别的迎新生音乐会将成为学子们难忘的记忆。

陈季常如今已是一名步入大三的学长。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冲动。他转身看向五位伙伴——杨澄、肖千喜、王莹、陆欣仪、罗文坤,他们都是当年乐队的核心成员,但因种种原因,隔壁泰山乐队已经沉寂一年了。

“让我们再来一次,重现光芒!”

六人相视一笑,仿佛都读懂了彼此眼中的决心。他们迅速行动起来,重新调试乐器,调整状态,准备在迎新生音乐会上大放异彩。

音乐会当天,夜幕下的清北大学校园灯火辉煌。陈季常和五子身着统一的黑色演出服,站在舞台上,灯光打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

随着第一声吉他响起,整个会场都沸腾了起来。肖千喜的声音清澈而富有穿透力,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注入了她的灵魂。六位伙伴配合默契,他们的演奏如同行云流水,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歌曲一首接一首,每一首都让现场的观众为之动容。他们仿佛被带回了那个充满梦想和激情的青春岁月。陈季常和伙伴们在舞台上尽情地挥洒着汗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当最后一首歌的旋律落下帷幕时,整个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陈季常和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知道,这一刻,他们找回了那个曾经的隔壁泰山乐队,也找回了那份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

到了大三,大家都忙碌起来了,唱歌演出只不过是其中的小插曲而已!

清北物理学堂班到了大三,鉴于同学们都学完了基础知识,各种科研实践活动就多了起来。

这也是基于科教融合和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他们也是被学校特殊照顾,还有自己的科研实践基地。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自主开展科学实验,练习各类实验竞赛。今年,学业导师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基地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清北学堂物理班科研实践基地”是基于科教融合和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立的基地。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自主开展科学实验,练习各类实验竞赛。今年,学业导师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基地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这学期开学,物理系各位教授就作为学业导师为报名参加基地的35名学生开展了4次物理实验技术讲座,分别覆盖光学技术、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天文观测技术等不同技术领域。

同时,物理班还组织来四场“学术沙龙”学术报告活动,以别开生面的研讨吸引着同学们的踊跃参与。下学期,同学们聚在一起研讨科学问题的热情更为高涨,又举行了5次学术报告活动,大三一年就举行了9次“学术沙龙”学术报告活动。

这些活动的主题包括“近期量子计算机选讲”“二维电子系统的量子电容测量方法”“张量网络简介及其在量子计算机中的应用”“探秘斯格明子:拓扑自旋电子学浅析”“量子理论中的对称性与拓扑”……各类主题的自主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11月,物理班的学生还踏上前往滇省“寻梦西南联大物理营”的征程。

这一次,清北负责组织的是物理班首席朱教授、物理系王副主任、教务处杨副处长等7位教师,参与的是21名清北学堂物理班同学。

“寻梦西南联大物理营”不仅组织师生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和纪念馆,共同学习和回顾了清北在抗战时期于滇省并肩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光辉岁月,还邀请了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所长赵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欧阳院士等7位院士,为同学们作了加速器物理、液晶和软物质物理、半导体超晶格物理、量子通信和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学术前沿讲座。学生们与他们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一些专家在报告中还结合实际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历程,对青年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寻根之旅不虚此行,不仅学术上收获很大,而且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讲座和参观让同学们更好地重温了西南联大的历史原貌和风骨,感受了西南联大先贤们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从而更加坚定了用实际行动弘扬西南联大优秀传统的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此外,学堂班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我国的重大科学装置,先后前往中科院物理所、国家天文台、上海光源、“神光”装置、上海天文台、合肥强磁场装置、托卡马克装置、FAST、中国散裂中子源、华为松山湖研究院、兵科院、航天五院、航天九院等地参观学习。

在沉浸式的参访学习中,同学们有机会听取在国家科学研究重镇工作的科学家们讲解科学知识,亲身感受他们为科学进步、为国家争光的奋斗精神。

同时,国内外双向互动和学术交流新形式也在广泛开展。物理班老师们坚信,若要成长出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就要争取与自己研究领域引领学科发展的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科学家在一起。

在注重国际化培养的同时,物理班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在国内一流高校或科研单位进行暑期研修和毕业设计等,丰富国内交流的新形式。

有同学参加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所的远程暑研,在项目中主要负责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对实验数据的后期处理和理论分析。在线上线下融合式的学习实践中,真正实现了国外双向互动的学术交流。

物理班坚持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

……

陈季常自己呢?仅仅换了换环境,休息了几天,又开始了忙碌的数学研究!

如果陈季常知道自己的投给ANNMATH的这篇论文会在十二月发表,大概就不会绞尽脑汁地肝另外两篇论文了。

陈季常首先写的是拟投给《理论与应用数学通讯》的微积分论文。

上网订阅了《理论与应用数学通讯》最近几期的电子版期刊并在一个晚上通宵达旦地尽数阅读过后,陈季常的数学方面也是很有收获,不但摸清了现在的数学发展情况,还摸清了这期刊的论文架构与审稿喜好。

然后便开始了定题和写稿。

这次他写的论文标题是《非线性迭代微分方程组的光滑解与强解的爆破准则》。

如果说他前一篇《利用守恒律和十七种变分方法求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通解的思考》是为“解剖”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通解提供了十七把不同规格的通用“手术刀”,那这篇论文则是针对非线性迭代微分方程组,直接以当中的两把最凌厉的手术刀进行精准爆破,直接解决问题。

前篇文章重理论,这篇文章重实践,这也是《理论与应用数学通讯》比较喜欢的风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为了完成论文,陈季常白天连课赶紧都不上了,一直呆在学校附近那套房子的房间里敲键盘。

李若曦见他又开始日以继夜地写论文,不由奇怪道:“陈季常,你又要投SCI吗?”

陈季常不好说是自己想一口气把三篇关联的论文都发出去,便道:“刚好有些心得,便干脆写出来投稿。”

进入闭关状态的陈季常一概事情都不理,把精力全部投注在论文上。

每天他除了按时上课外,所有的时间几乎全用在论文写作上,这使得《非线性迭代微分方程组的光滑解与强解的爆破准则》进展神速,仅仅一月时间就完成了论文的撰写。陈季常检查一遍见问题不大,就再次找到张教授,请他帮忙审阅论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