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年,我的系统是脑残 第194章 打破常规

作者:梓枫紫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7 08:54:59
最新网址:www.bquge.cn

“大二?修完了数学课程?发表学术论文到核心期刊?”

几个研究生都傻眼了,但张教授的性格他们知道,很少开玩笑,更不会拿这样的事来开玩笑。

“陈季常,你把你的论文名字告诉他们。”张教授有意打击一下自己的这几个傻狍子。与陈季常一比,自己的这几个学生怎么就这么又笨又傻呢?

“师兄师姐,我的论文题目是《证明带无穷点积分边界条件的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多解性》。”

几个研究生:“……”分数阶微分方程,这不是他们上学期才学完的课程内容?

现在的本科生凶猛到这样的地步了?这是要把前浪卷死在沙滩上的节奏!

张教授难得地露出了柔和的神色:“行了,你们去旁边的会议室,继续深入讨论刚才的课题内容吧。要记住学无止境,做学术要脚踏实地,不能心浮气燥,可别被学弟比下去了。”

几个研究生都大受触动,肃然应了声,态度立时端正起来。

等几个研究生走了,陈季常笑着开玩笑道:“老师,您这是拿我来做鲶鱼效应啊。”

“那也得你这小子有这样能当鲶鱼的本事才行。

“是,就在这里。”陈季常递上自己的论文,张教授戴上眼镜,认真地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越看越是惊讶。

虽然早知道陈季常提起过的思路,知道这小子的数学基础扎实,但看到如此严密细致的论证过程,还是让张教授大为惊讶。

这真是大二学生能达到的水平?

就算刚才那几个研究生来,哪怕知道思路,也未必能写得出这样水平的论文来!

尽管非常信任陈季常,张教授在认真看罢后还是问了句:“陈季常,这篇论文是全部由你一个人完成的?有没有借鉴别的论文?所有论文都要经过查重的,任何引用部分没标记,都会被打回。”

“没有借鉴,就是文字细节和排版方面,找同学帮过忙校对,我的论文功底还是差了一些。”

张教授露出欣慰的笑容:“行,这论文完成度很高了,主要是摘要、排版和部分字眼,可能会被部分编辑挑刺,我帮你修改下,然后打印出来,下午你就可以直接给肖主编看了。那肖主编我也不熟,听说有些严厉,到时很可能会向你提问,你有没有信心?”

陈季常自信道:“没问题。”

“你这小子……还是一如既往的有自信哪。我倒有点期待下午那肖主编的表情了……哈哈。”张教授少有地发出爽朗的笑声。

……

肖主编身为《华夏高校数学与实践分析》的副主编,也算是功成名就。

这本在华夏首屈一指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在华夏数学界影响力很大,身为副主编的他权力极大,自然走到哪里都受到追捧。

当他收到张教授推荐来的学生论文,心里并不重视。在他看来,本科生的数学论文其实没什么好看的,质量和水平都很差,根本不适合自己的期刊。

看在老朋友的份上,肖主编还是收了下来,反正就打算大概翻翻,质量如果太差,随便点评一二就算了。

当收到邮件,打开论文的第一眼,肖主编就有些惊讶。

他本以为是“老带新”的惯用手段,即张教授作为通讯作者,陈季常挂一个第二作者甚至第一作者。没想到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陈季常,作者署名完全没有张教授的名字。

肖主编有些惊讶,这种情况很少见。要么是作者真的有天才实力,要么就是老教授不顾规矩硬捧,直接拿自己的成果送给对方。

肖主编总算重视起来,打开论文,一行一行的慢慢细看。

但他越看眼睛睁得越大,这论文的水平非常可以啊!完全符合《华夏高校数学与实践分析》的收稿要求了。

他仔细看了两遍,直接摸起电话打给张教授,问道:“老张呀,你推荐的这篇论文这真是陈季常一个人写的?这水平,可不像是大二能写出来的,就算是数学天才,怕也要大三大四的数学尖子生,才能写得出来。”

“真是陈季常写的,这小子就是个数学天才!上半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和他师兄一块儿做的,他是第二作者,你还记得吗?这小子现在更厉害了,已经把数学课程修完了,就要毕业了!”张教授面对肖主编的惊讶,笑着给他解释了一番。

肖主编这才想起去年的确有一篇论文,是“高等代数与数学分析相互渗透溶合的应用研究”,他找出去年的期刊,上面的第一作者是沈毅,第二作者就是陈季常。

当时他以为这两个作者都只是张教授和鹿教授的研究生弟子,没想到这个陈季常当时只是大一的学生。

这下,肖主编也不由得不信了。

虽然真难以相信一个大二学生,居然能写出这样水准的学术论文来,但是有张教授做保证,他也只能保留心里的那一丝怀疑,相信这是陈季常独立撰写的论文。

然而肖主编最终还是忍不住,直接拨通了陈季常的手机,“陈季常同学,我是《华夏高校数学与实践分析》的肖主编副主编,你投稿的论文我们已经收到了。有些问题想问问你,可以吗?”

陈季常当然没意见。

于是肖主编直接发问:“你给我具体讲讲里面提及到的伯恩斯坦多项式。”

陈季常秒答:“就是伯恩斯坦基多项式的线性组合,我这论文里引用它,主要是为了贝塞尔曲线……”

肖主编一连问了陈季常与论文有关七八个问题,一个比一个细致,一个比一个刁钻,陈季常都对答如流。

肖主编终于彻底震惊了。

作为一个副主编,他现在已很少亲自进行稿子的初审了,这也意味着像这样“考究”第一作者真实学术水平的事他已很少有机会做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数学水平退步了,相反,正是因为曾在当编辑时与无数的作者、审稿的专家组们反复沟通过,他非常了解一篇论文的内核,也就是最有价值部分在哪里,以及内核背后蕴藏的学术水平到底到哪种程度。

——哪怕张教授曾早针对这篇论文给陈季常讲解过几遍,又或者陈季常将整篇论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他这极有针对性地直接对论文内核知识点及其证明步骤的提问面前,如果是作假的话都会无所遁形。

但陈季常没有!

陈季常从头到尾都对答如流,而且答得比他想象中还要好!

这证明了什么?证明这个作者竟真的掌握了大学的数学课程,而且比他见过的绝大多数本科生都要掌握得深、掌握得牢!要知道最后他提出的问题,已是“你为什么想到利用Adomian分解方法用来证明该问题的无穷级数形式的解?”

这个问题哪怕让清木大学的研一学生来回答,怕也答不上来,偏陈季常就能瞬间答出来:“利用GeorgeAdomian的求解线性和非线性数学物理方程近似解析解要,可以最快证明在该边值问题下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收敛性……”

肖主编没再细问下去,陈季常在数学方面的实力无庸质疑的,了不起啊!

哪怕知道数学是最吃天赋的一门学科,世上确确实实有不可思议的天才存在,但天才到这地步的,肖主编也是平生所仅见!

难怪张教授称陈季常为“未来数学界的希望”!

放下电话,肖主编不由再次细细地看了遍这篇论文,不错,虽然个别字眼说得不算特别恰当,但这应该是经验问题,但论文整体的质量非常高,凭着他的经验判断,这水准的论文,在杂志社专家组那里过审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

难怪张教授这样的老古板,也如此信心满满地推荐陈季常的这论文到《华夏高校数学与实践分析》!

《华夏高校数学与实践分析》从创刊以来,到现在近百年历史,近年来以研究生、博士生的学术论文为主,很少有本科生的论文能发表在上面,现在看来得破例了……

肖主编心里清楚,与自己坚持“只要论文质量够高、作者本身学术水平没作假,那论文就应该一视同仁的发表出来”的信念不一样,随着“华夏数学第一核心期刊”的名气越来越稳,《华夏高校数学与实践分析》杂志社从社长到总编都变得傲慢起来。

他们觉得发表本科生的论文有些掉份,只想发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论文,哪怕是肖主编点头了,都难以在专家组那里过审。

肖主编也是因为最近一个本科生写得挺不错的论文被专家组否了,一气之下才找老朋友叙旧,没想到遇着陈季常这事。

肖主编再次拿起论文翻了翻,又想起陈季常刚才的如流对答,他的目光慢慢坚定下来。

《华夏高校数学与实践分析》早该打破陈规,打破傲慢,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没看到《数学研究与探索》就是因为坚持论文质量最优原则,其余条件统统退居二线,现在名气才慢慢追近《华夏高校数学与实践分析》的吗?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