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子宋太祖,初恋萧太后,友冯道 第34章 沆瀣一气

作者:咸鱼化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1 15:32:51
最新网址:www.bquge.cn

赵弘殷看出众人的疑惑。

士农工商,商人低贱。

大家也就懒得研究,不像现代,全民研究经商。

赵弘殷继续讲课:“我刚给你讲了,钱是赚不完的,又忘了?

这个生意可复制性极强,过段时间,就会有人效仿,

到时候,在座的将领,都分管河务安全,12个时辰不间断的巡逻。

自然是可以决定,谁能从这走,谁不能从这走。

南来北往,所有运河都要经过汴梁,咱们就形成了垄断。

垄断的生意,独一份,这才能赚大钱。”

高季兴:“大人,您不经商,可惜了您这个人才。”

敬翔:“大人,你这是在教他们走歪路。”

赵弘殷:“敬翔,你说得对,难得我身边还有你这样一个正人君子,你以后就是汴梁主簿,专门和漕帮沟通这门生意。

我印象中你很会记账,把账记好了,满十抽一。

以后漕帮白天、晚上在汴梁都能通行。”

丁会:“我就说跟着赵大人,生活就很轻松,兄弟们一起发财,来,干一个。”

“对!”

“干!”

赵弘殷:“今天都放开了喝,喝尽兴,不喝倒了,一个也不准走。”

高季兴:“伙计,再去杀两只羊,一定要把大人们喝好了。”

……

节帅府,餐桌。

朱老太:“老三啊,你都当大官了,你看你老婆还给我吃这么素,像话吗?”

朱全忠看向媳妇。

张惠:“妈,你是不知道,咱们现在要养着五千军队,还有两百匹马,朝廷自身难保,从来就没给过军饷,让咱自己筹钱,

一路上,你也看过了,黄巢撤走后,城里就和狗啃过一样,连屎都没有热乎的。

一个士卒吃喝拉撒,就要一个月一两银子,还要发给一两的军饷,五千士卒,光养着就要一万两银子。

现在这四个素菜,一条鱼,已经好多了,

全忠从砀山县把冯家的钱,都弄了过来,才能有条鱼吃。

再过两天,连鱼都吃不上。

朱老太:“那养着这么多人干什么?一个月就要消耗这么多钱,咱家也不是做慈善的?”

朱全忠;“妈,不能这么算的,这些人都是帮咱赚钱的,你看,他们去砀山,不就把冯家几十年攒的钱都给赚到咱们自己腰包里了吗?”

朱老太:“那我不管,你看我几个孙子,都夹不了几块鱼。”

朱全忠有正妻张惠,妾室四人,亲儿子七人,

母亲一人,二哥的儿子二人;

大哥一人,嫂子一人,大哥的儿子三人,

现在的大嫂,老实的很,认谁也看不出,他年轻的时候,有把他小叔子赶出去的彪悍。

大嫂王氏,经过那场大屠杀之后,她的家庭地位一落千丈,吃饭连句话也不敢说。

上桌后,也只敢用筷子夹野菜吃,就是野菜,也不敢夹大块的。

住的也不宽敞,但想到老三住的地方也才30平的小卧室,也就看开了。

张惠:“妈,您放心,我们上午,已经委任弘殷这孩子为汴梁县令,想必他现在已经在县衙兢兢业业处理公事了。”

朱老太:“那倒是个清官,来吃我顿寿宴,就送了一幅字,还带着两个人来一起吃。”

朱友谅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

没人注意,张慧刚才一直在看朱友谅。

张慧摇了摇头,哎,这孩子还是太懦弱了。

吃完饭,等候多时的朱珍向朱全忠报告了军营里的一些事。

先说了赵弘殷的事,朱全忠对他进行了安抚,反正骑兵队跑不了,赵弘殷连两个仆人都养不起,更不要说一百娇贵、蛮横的亲卫骑兵了,难道又要去别人家里蹭吃蹭喝吗?

哪个傻子能让他这么蹭,想蹭,人家就让进门吗?

开玩笑。

不过明天还是要去视察下赵弘殷的情况,探望那些吃不饱饭的骑兵们。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军队已经在计划哗变了。

这可吓朱全忠一跳。

在黄巢那里,缺衣少粮,跟了朝廷,还是缺衣少粮。

连节帅都吃不上四个菜,更何况军士们了。

画的大饼,可不能当饭吃。

但要是鱼米之乡,还有天险可守,朝廷能给他一个降将吗?

除了一个名号,就给了一个当时还是黄巢占领区的,不在朝廷管辖的汴州。

朝廷属于空手套白狼。

把敌人的东西,分给投诚的将领,一点亏都没吃。

但这个哑巴亏,他朱全忠就必须吃,还得铭感五内,感激涕零。

张惠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唯有:让军士的逃跑变的更简单一点,训练再轻松一点。

……

上原驿酒宴,在一片热闹之中,从下午五点开始,一直喝到深夜。

李彦威:“明天接着喝,时候不早了,我得回军营了。”

“对,该回去了。”

看着大厅里,也有人走。

赵弘殷拦住他,喊道:“喝酒不骑马,骑马不喝酒,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知道吗?

军营禁止饮酒,节帅军法都忘记了吗?

谁想明天掉脑袋,就回去,这里本来就是接待重要使臣的驿馆,都在这睡!

这里,就是睡三百人,存三百匹马,都没问题。”

就这样,赵弘殷第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

忙到天旋地转站不稳,

不时打一个饱嗝,

躺在上原驿最大,最豪华的酒店总统套房:里外两层包间,180平的大平层,安静的进入到了梦乡。

睡到半夜,赵弘殷忽然想起来了。

这里将发生一起震惊中原的大事,找来纸笔写了一封信,封面上写下:李克用亲启,不想死就看。

满意的用剩下的米饭粒,攥进床下,粘贴到了床板下。

只要有人和他一样,攥到床下,就能看到这封信。

做完这一切,又躺下。

想着心事。

为了汴梁,他赵弘殷可是操碎了心。

这不都是为了孩子吗?

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后梁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汴梁,也是后面四个短命朝代的都城。

更是大宋的首都,清明上河图的繁华,他是没见过。

但是听说过。

假如汴梁没有发展成为一线城市,那么后面四个短命朝廷就会选择别的地方建都。

长安被黄巢屠城,尸体不处理,酿成瘟疫。

千里良田,无人耕种,也轮不到汴梁成为一线城市。

但是属于汴梁的历史机遇,摆在眼前,他怎么可能不竭尽所能发展汴梁的经济呢?

说到底,江山是我儿子的。

不都在给儿子打工吗?有啥辛苦的。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主人翁精神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