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树,范圩,六塘河 第9章 《壳树之谜》9: 鉴定受挫

作者:大渔翁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4-04-10 16:26:30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7月6日凌晨4时50分,在公安局警犬训练基地对7·2案件嗅源鉴定工作开始了。

本次鉴定嗅源标本共六件。除徐业勤、徐驰卫、徐义祥、张尔道等四人嗅源以外,还有两件是在村民中随机抽样而提取的。

警犬鉴定的要求十分严格,从嗅源提取、保存、使用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嗅源提取只能由警犬训练员自己去做,这样才能保证鉴定的效果。

在开始鉴定前,驯犬员将现场提取嗅源的纱布从器皿中取出来,剪下一小片,存放到鉴定罐子里,作为鉴定嗅源。

然后把需要鉴定的嗅源分别存放到另外几个鉴定罐子里。

鉴定罐形状、大小、外观都是一样的。

鉴定罐是铅合金的罐子重量800克,底部向上有一个凹槽,可以贴放标签。

被鉴定的嗅源按照编号顺序存放到鉴定罐子里。随意打乱鉴定罐子的位置,这样驯犬员也不知道哪一只鉴定罐子里的嗅源是谁的。

因为,驯犬员会对警犬的工作状态作出一些反应,聪明的警犬往往会根据主人的神态作出相应的反应。

这样鉴定结果就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信度下降。

当驯犬员也不清楚需要鉴定的嗅源在哪一只鉴定罐子的时候,这样产生的结果才会更加准确。

警犬进入工作状态,对外界的环境要求非常高,浑浊的空气,外界的噪音对警犬鉴定的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警犬嗅源鉴定一般的情况下都在早上进行。清晨大地刚刚苏醒,万籁俱静,更便于警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鉴定前,驯犬员将鉴定罐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分别将几个罐子摆放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形。

现场嗅源作为主嗅源,单独摆放在鉴定现场15米以外的地面上。

警犬进入现场前,驯犬员要对警犬进行一番激发训练,当警犬完全进入工作状态以后,驯犬员才将警犬带入鉴定现场。

警犬在嗅取主嗅源以后,感觉到可以开始工作了,警犬就会摇着尾巴靠到驯犬员的身边。

驯犬员下达:“嗅!”的指令后,警犬就立即冲入鉴定现场,对着鉴定罐子一个一个地闻过去。

这样它会重复多次,最终如果确定被鉴定嗅源与主嗅源一致的时候,警犬就会对相应的罐子大叫几声。

有的时候还会把鉴定罐子踢倒,遇到特别兴奋的时候还会咬着罐子跑到驯犬员身边。

鉴定犬阿豹是一只中华犬和德国狼犬混合品种,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警犬之一。

阿豹五岁,雄性,正处在最佳的工作周期。

从警以来,屡建战功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还协助友邻市县公安机关破获十多起大案要案。

清晨5时鉴定工作开始,阿豹十分兴奋,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阿豹进入现场后,转了一圈,很快就将两只鉴定罐子踢倒,兴奋地跑到驯犬员身边大叫几声。好像在说:“鉴定结果出来了,我的活干完了。”

一种嗅源怎么会出现两个人,看到这个结果,陈宝强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紧接着又做了两次,结果一样。

侦查和技术分析7·2案件是一人作案,现场鉴定出现两个人,鉴定的结果明显是与现场情况是相悖的。

只有复合嗅源才能产生两种以上的鉴定结果。

陈宝强回忆,他在提取水渍嗅源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重叠的足迹出现。

不可能有几种嗅源。这次鉴定肯定出了问题。问题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

阿豹对徐驰卫、徐义祥有强烈反应。对其他嗅源一点反应也没有。

这两个人,一个是民兵营长,一个是地痞流氓,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会共同作案,说出去谁都不会相信。

陈宝强也认为这次鉴定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警犬的工作状态又是正常的,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按照工作纪律的要求,陈宝强在向案件指挥部汇报的同时,又直接请教他的老师公安部警犬研究所刘教授,并且把鉴定工作的录像带传给他。

刘教授很快就给出明确的意见:警犬工作状态正常,鉴定结果本身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不要怀疑技术部门的意见,那么答案就出来了,肯定是在嗅源提取过程中出了差错。

我曾经遇到一位动物学家,他说动物对处在特殊时期的异性会做出非常规的剧烈反应。

通俗地讲,就是警犬鉴定时对处于特殊时期的女性的嗅源格外感兴趣,会做出异常激烈的反应。

这么多年,也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这次可能出现了,希望你能有所突破。

陈宝强立即赶回案件指挥部,将刘教授的意见作了汇报。

警犬工作没有问题,技术分析不容置疑,嗅源提取的全部过程都是按照流程走的,那么问题就可能出在嗅源的提取上。

嗅源一定是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出现变异。

通过阅卷发现徐义祥、徐驰卫两人分别与女性有过接触,而且这两名女性正好处在特殊的生理期。

会不会提取嗅源的载体受到了女性气味的干扰,从而导致警犬工作出现异常现象。

曾毅说:“这种鉴定结果的出现,肯定会对侦查工作产生一定的冲击,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工作,这个结果暂时要保密。

陈宝强,你立即去重新提取嗅源,不受鉴定结果干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要查一查,案件结束以后要认真地总结一下。

在座的各位,都要打起精神来。这个完全与我们侦查方向相悖的鉴定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侦查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不能草菅人命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