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煌密码 第369章 兴安岭镇龙台

作者:SU格拉底 分类:悬疑 更新时间:2024-04-10 15:22:19
最新网址:www.bquge.cn

“一听你就没有认真听我讲课,你眼睛看到的青铜器不一定属于墓主人。”

“这是夏朝青铜门!”

“我告诉你,夏朝处于青铜器早期,金属冶炼技术并不算发达,他们的青铜器质地坚硬,薄而锡青,纹饰多是单花纹、绳格纹为主,凸面装饰多是长条、方形和三角形的原始纹路。”

“我猜测,这扇青铜门是豢龙氏分支铸造的青铜门,北魏贵族又找到墓穴,将它扩建改造成了自己的陵墓。”

“我刚才去帐篷里看了,一些陶片刻有夏小篆,可以确定这里不仅仅是北魏古墓,还有可能是夏朝镇龙台之一。”

秦牧儒盯着青铜门,一开工就有那么多考古发现,眼里满是高兴。

蒋得生倒是觉得没什么,瞥着眼前的夏朝青铜门说道:“师父,这门直接炸开?”

“一个南方娃娃,怎么比土匪还蛮横,整个北魏贵族墓,还没有这一扇夏朝门珍贵。”

“等会儿打开的时候,不要用蛮力,这青铜门里加了糯米灌浆,强行炸开只会破坏门的完整性。”

“有凿子的话,拿凿子一点一点把门缝给叩开,保持青铜门完整。”

得了秦牧儒的命令,谁也不敢再提炸开门的事儿!

他带着同事们将青铜门一点点凿开,只听得沉闷一响,青铜门被咔哒凿开。

“大家小心,不要站到门中间,以防有机关。”

秦牧儒疏散众人,两个壮实一点的男人拿着铲子一砸,门轴吱呀响动,青铜门旋即被众人打开。

等烟烟尘散尽,他们带着考古器具走进墓道。

“师父,你看青铜门里面,这是什么东西?”

蒋得生无意间扫到青铜门背面,出现的图腾引起他的好奇!

夏朝青铜铸造技术尚属早期,青铜门背面更为粗糙,但是,他却在粗糙的铜壁中,看出类似星宿连线的图像。

秦牧儒看见青铜门背后的图案,也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只好将青铜门完全闭合,打着手电筒总览整幅青铜壁。

“这青铜门背后一共十二个点,连成一条转折顿挫的曲线,有点像星宿十二宫,可什么都没有标注。”

“我也不清楚是什么,也许是夏朝的某些纹理,我们把这个图像拓印下来,带回去找找线索。”

夜晚,开春化雪很冷,多数考古队员自吃完饭,已经钻进睡袋睡下。

蒋得生带着青壮年同事巡逻归来,正准备睡下,见到秦牧儒的帐篷还亮着光。

“师父,那么晚了还没睡啊?”

“是啊,那个拓印下的图纹我研究了半天,既不是二十八星宿、也不是十二星宫。”

“连十二生肖、十二时辰都试过了,还是对不上号,可能只是夏朝人偶然画的线条吧。”

“这个墓在这儿又不会跑,您早点休息,等明天再研究吧。”

蒋得生拿起拓印的蜡光纸看了一眼,随手放在桌子上,他自己也没察觉到,图纹中的某个点,正好跟桌面平摊的地图重合。

“等等,得生,你看。”

蒋得生正要出帐篷,顺着老师秦牧儒的手指看过去。

半透明的蜡光纸有十二个圆图腾,其中一个图腾,跟他们的驻扎地骆驼峰完全重合!

他看见眼前的神奇一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误打误撞,居然解开了图腾秘密。

秦牧儒这下子可再也睡不成觉,他把拓印纸完全罩在地图上层,果然没有看错——这十二个圆点跟大兴安岭十二处地点完全重合。

“得生,给我拿个红色的笔,我要把这些定点全都确认下来。”

秦牧儒一通忙活,在地图中标下无数定点,蜡光纸一揭开,十二个地点赫然出现师徒眼前:

“墨河镇、垦河镇、骆驼峰、鄂伦旗、康达山、甘河镇、纳河镇、雅克县、扎兰县、阿尔山、突泉县、鲁特旗”

这些县镇遍布大兴安岭一千多公里山区,互相连成的线条,果然就是那幅拓印图纹!

“既然咱们在这儿发现了夏朝青铜门,这就代表着其他的定位点也有一座夏朝镇龙台。”

“那这幅地图,其实就是大鲜卑山十二镇龙台的路线图。”

秦牧儒在烛火下看着地图,眼里弥漫着一股罕见的亮光。

“得生啊,我们是真发现大鲜卑山秘密了,我们的考古策略要改了!”

秦牧儒一句话说得蒋得生疑惑起来,难道师父还想挖其他的墓:“可我们申请的不是对骆驼岭北魏古墓的挖掘吗?您突然换地方,想换哪儿啊!”

“这你就不懂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我们要是没发现十二龙台就算了,可大鲜卑山的秘密已经被我们知道,我们怎么可能不去看看。”

他怕蒋得生不明白,又继续道:“你师父我关心的是十二镇龙台的完整,每一个墓里如果都有这样的图形,很可能其他的墓葬已经被盗。”

“考古要的是保护性挖掘,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把所有龙墓都确认一遍,既能统筹龙墓的完整,也可以把大鲜卑十二龙墓给坐实,形成一份完整的考古勘探报告。”

秦牧儒是个急性子,第二天趁着吃早饭,把自己的想法跟所有队员都说了一遍。

他是整个队伍的一把手,研究院的骆驼峰勘探计划,顺利改为大鲜卑山十二龙墓考古计划。

“我们那时候用了一年的时候,把大兴安岭所有龙墓都勘探了一遍。”

“的确就跟我师父说的一样,十二座镇龙台都有不同时代的辽魏古墓,那时候我们去勘探墓葬时,墓穴还都是完整的!”

蒋讲授说到陵墓是完整的,我就觉得出了大问题,我们遇到东瀛地图时,分明显示那些墓葬已经被打开。

难道十一处墓葬被盗,并不是在民国时期,而是距今二十年前?

“蒋教授,我们也不瞒着您了,我拿到这幅地图时,上面显示除了鄂春市,其余的十一处墓葬已经被盗取。”

他听见我的话,并没有表现得太惊讶,看来也是知道内幕。

“你们说的没错,大部分的陵墓都在近二十年时间被盗取,只剩下鄂春市山区的陵墓还算完整。”

“不过,盗取墓葬的人并不是东瀛人。”

“那是谁?”

我和老梁都很好奇,蒋教授似乎知道盗墓的团体是哪些人。

“我刚才跟你们提过,孔甲抛弃御龙氏,命豢龙氏分离出去一支宗亲,到大兴安岭守护龙骨。”

“这一伙人就是豢龙氏,只不过他们不是神农豢龙氏,而是鲜卑豢龙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