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与末日黄昏 第175章 海港生命线

作者:林登万上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10 12:14:04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从剧情设定上来讲,3代盟军是最先掌握MCV技术的势力。

至于帝国这一方势力,无论是在移动基地车的技术方面,还是建筑建造方面,都存在着对另外两个势力或多或少的模仿、借鉴。

例如,帝国的移动基地车,同时装配着履带与车轮,像是把另外两个势力基地车的移动方式,给设法融合在一起了。

当然,它也存在着自己的技术创新。

3代的盟军建造工厂,更类似2代的传统建筑方式,都是在远程投放建筑之前,需要先在工厂之内耗费资源、生产部件,然后完成对建筑组件的拼装,最后再在建造范围之内“平地起高楼”。

3代的苏军建造工厂,虽然与2代的建造方式有所区别,但也同样是先在建造范围之内确认建筑位置,然后再花费资源,一点点的在目标区域修建建筑,最终拆掉脚手架、完成建造工程。

二者虽有区别,但相差不大,顶多是前者可以隐藏建造意图、后者可以在建造完毕后扩大建造范围。

至于帝国建造工厂,由于需要生产纳米核心来拓展基地,因此,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如果用围墙把主基地给保护起来了,反而会导致自己没办法建造建筑了。

幸亏3代工程师,无法像2代那样瞬间占领建筑,否则,无法像其他各个阵营那样、用围墙圈起来主基地的帝国建造工厂,一定会吃大亏。

抛开这点不谈,帝国建造工厂可以利用装配模块技术,生产出一个个的“小型基地车”,也就是一个个的纳米核心。

它们狭小的空间当中,能够存储相当多的材料,足以撑起组装一个建筑所需要的所有建材,并能够在战场上有条不紊的完成组装工作。

这使得帝国能够突破建造范围的限制,能够轻易抵达远方的位置,进行分基地的扩张。

而且,即使它在千里之外进行了部署,也依旧能够向周围提供建筑范围,方便指挥官为它远程部署围墙、防御塔,使它这个远方的支点,不至于沦为被动挨打的境地。

在这一点上,3代的盟军建筑,反而不能以自身为支点,向周围拓展建造范围了,反而没有继承2代的“建造、拓展、再建造、范围再拓展”的模式。

当然,虽然纳米核心拥有充足的材料,但它同样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

在建造方式上,是3代的盟军继承了1代、2代的建筑方式,而在科技支持上,反而是3代的苏军,继承了自1代、2代以来的科技升级的方式——

虽然不同于“雷达、作战实验室”的升级顺序,但“超级发电站、战斗研究所”的科技脉络,以及一个科技建筑建造完毕后,全体工厂都能够获得“生产权限”的结构来看,这就是非常“传统”的科技树。

而帝国的纳米核心,由于距离建造工厂太过遥远,所以它们各个都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各个都需要指挥官亲自为它们下达“纳米技术升级、纳米技术突破”的命令,然后才能够具备生产中级、高级单位的权限。

如果没有指挥官的命令,它们便不能“擅自做主”、无法越级生产高科技单位。

而且,可能是出于保密高级技术的需要,又或者是它们存在着僵化的管理体系,总之,它们这些纳米核心,即使是在升级完毕以后,也不存在彼此之间的科技升级共享。

或许,这也是帝国内部仍旧遗留着大量封建残余、仍旧存在着森严的等级秩序、仍旧存留着严苛上下级关系的一个侧面反映。

但即便如此,它甚至也不算是最笨重的升级体系。

最笨重的升级体系,反而可能是3代盟军的科技结构。

就比如,虽然林云现有的主基地,已经继承了之前升级的“高级许可技术插件”“最高许可科技插件”,已经能够解锁3代盟军最高级的设施、作战单位了,但这也仅仅局限于主基地的建筑范围之内。

3代的盟军建筑设施,为了保证主基地与各个建筑之间的通讯,必须要与建造工厂保持在一个相对较近的范围之内,以此来接收主基地通过加密频道向外输出的保密电码。

听上去,似乎还挺先进的?

可是,虽然可以通过采矿车拓展分基地的方式,向外拓展建造范围,在主基地的信号范围之外建立一个又一个的支撑点,但与此相应,各个分基地也需要额外配备“许可插件”,然后才能向区域内的各个生产建筑,提供中级、高级单位的生产权限。

这就很尴尬了。

虽然说,想要在保证对于各个建筑进行权限指令协调的同时,还要要求敌军无法破译自己的密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于科技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

可是,明明是自诩科技最为先进的盟军,为什么反而只能够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权限通讯了?

为什么另一边的苏军,无论各个建筑距离主基地、科技建筑有多么的遥远,反而可以无限制的进行科技共享了?

甚至,即使是帝国,也能够偷偷摸摸的在某个偏僻的角落,悄悄地摆上一处建筑,然后远程赋予其“纳米升级、突破”的技术,打出一个出其不意。

难不成他们的远程通讯技术,全都比盟军更先进不成?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盟军本身,是一个由许多独立国家组成的联盟,各个国家都具备着很强大的自主性,无法像苏军、帝国这样,做到中央对地方的高度控制,所以才需要如此费心费力的在协调、信号、通讯、指挥方面,消耗很大的功夫。

也因此,3代盟军的科技树显得非常不便,扩建分基地的相关活动也显得非常笨重。

无论如何,由于它费时费力的局限性,至少是当前的一段时间之内,林云不打算扩张3代盟军的分基地了。

思索之间,帝国码头已经部署完毕——

不同于水陆两栖的纳米核心,帝国码头只能够建造在海面上,并能够通过消耗资源的方式,现场拼装出无人驾驶的高度电子化载具、船舶。

从造型上看,帝国码头更像是一个现实当中的浮船坞,呈现出两侧有墙、前后敞开的建筑结构,并可以用于生产、修复船只。

当然,现实中的船坞,应该还不存在它那样,能够快速维修载具、船舶,甚至是空中单位的电子维修无人机。

[任务完成]

[海军港口,是守护着所有海岸的生命线,如今海上航线的安全,终于可以因它的出现,再度恢复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