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13小时的组装时间仍然很长,所以林云决定扩建工厂。
他决定在生产“犀牛坦克”的同时,命令基地一同进行建造。
坦克是“下订单”制作的,随时可以“反悔”并“退款”,因此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进行组装、一点点的消耗资源。
此外,由于2代具有“设置主要生产建筑”的功能,并且可以利用“暂停生产”“继续生产”这一功能,在一个新建造的工厂处部署单位。
这样,可以使得上一秒才刚刚建好的工厂,在下一秒就立刻“走出一辆坦克”,具有比较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像是3代,各个战车工厂可以分散进行战车组装,虽然可以同时组装不同的装甲车辆,但它们也只能从各自的工厂位置“走出来”,无法立刻支援战况危机的区域。
因此,至少“下订单”这样的生产方式,在2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又因为只要新增一个2代的战车工厂,战车的生产速度就会加快,所以林云干脆将2代盟军、尤里的相关建筑一并建造了出来:
战车工厂的价格为2000资源,并且需要采矿场、兵营作为前置,而主基地在此前已经建造了盟军发电厂、尤里生化发电厂、奴隶矿场。
因此,目前还需要扩建“2代盟军采矿场”“2代盟军兵营”“尤里兵营”,共计3000资源。
两个阵营的战车工厂,共计需要4000资源。
共计需要花费7000资源,以及120的电力负载。
[目前共有1230资金、5000矿物、1000晶体矿石]
目前主基地的电力生产:
100(普通发电厂) 150(磁能反应炉) 200(2代盟军发电厂) 150(生化发电厂)=600(红色警戒)
目前主基地的电力负载:
30(1代采矿场) 20(1代兵营) 100(2代盟、苏采矿场) 75(2代的3个战车工厂) 50(2代苏军雷达) 25(3代盟军新兵训练营) 25(3代帝国瞬息道场) 30(2代的3个兵营) 200(1代科技中心) 50(2代尤里雷达)=605(红色警戒)]
[警告:电力供给不足,生产被迫延缓]
此刻的电力负载为605,仅仅比电力生产大了5点,但却成为了压垮基地供电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
战车工厂本身配备有能源供给装置,能够保证在电力短缺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装甲车辆的组装工作。
这样,能够保障基地的能源遭到渗透、发电厂遭遇损失、启用“力场护盾”时,即使基地电力不足导致外部能源供给被切断,战车工厂也依旧可以使用内部能源进行工作。
车间的电力起码不会被完全切断,指挥官不至于完全失去生产能力,不至于沦落到无法反击的被动挨打境地。
但以它的能力而言,这只能满足一部分车间的组装能力,达不到完全形态时的生产速度——
在2代,当能源供应不足时,制造速度下降为原来的50%,相当于变为2倍的生产时间。
在3代,能源供应的短缺,将会是更加致命的威胁:
当1倍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