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终忍不住再次抬目向那蒙面女子定定看去,心内思潮起伏,半晌不能说出话来。
女子娇躯微动,带着轻纱的面庞朝向李钰,娇滴滴的一声软糯入骨的话音响起。
“钰儿。”
如天外仙音,飘飘渺渺却又真实分明,震颤得李钰差点从椅上跌落在地。
良久,李钰牙关紧咬,长身而起,踏步便向蒙面女子迈去。
声女子眼见李钰将行至身前,玉手连摆,急道:“钰儿不要过来!”
话音中显出几分愁索几丝无奈还有些许恐惧。
李钰十分听话地在她身前半丈立定,脸上神色变换,将所有目光凝聚在那轻纱之上,好像要用这如刀如剑的目光穿透重重轻纱,看清后面美颜无方的脸孔。
女子见李钰停定,高耸的胸膛急剧起伏,覆纱的头颅微微低垂,好像生怕被李钰看到她轻纱之后的容颜一般。
李钰见她面目低垂,青丝成坠,终稳住心神,低声唤道:“我是该叫你贵妃娘娘还是醉红楼主?”
女子闻言娇躯微晃,长叹一口气,悠悠道:“贵妃娘娘在马嵬坡便已死了,从今而后,天下只有一个孤苦的醉红楼主。”
李钰从她口中终确定了这蒙面女子便是在渭水河边失散的杨玉环,于此重见,心中早对她没了半分怨恨。
近月来的奔逃战斗,心中时不时会忆起她那绝世容颜、倾城美色,也心心念着她别离后的安危。
没想到,这一个当世绝色,竟然早和他在洛阳醉红楼上重又见了面,只是灯火黑暗下,自己又遭了她的独门迷香,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
直到刚才,他看到杨玉环端坐椅上,浑身所散发出来的那副雍容气度和曼妙体型,再联系到裴旻待她有如主上,瞬间便猜想到此女必是醉红楼主,而醉红楼主自然就是贵妃杨玉环。
李钰凝定在船舱中央,灯火明灭,一时却不知要对杨玉环说些什么。
毕竟他们之间,曾发生过那样一晚美妙而又无奈的春情,若让世人知道杨玉环已经被他李钰近身,天下更无他李钰容身之所。
毕竟,胆敢给当朝唐皇老儿戴那顶绿油油的帽子,恐怕普天之下绝无仅有吧?
不过现下李钰已是众矢之的,他对于自身的安危荣辱早已不放在心上,只是在这样一个让他说不出心中滋味的绝世美女面前,他的确有些无所适从。
杨玉环见李钰傻乎乎地钉在船舱中央进退失措,不由微微一叹,缓缓站起身来,娇躯扭动、莲步轻移,点点靠近李钰身前。
待他二人距离不到两尺才停住,两人呼吸急促,胸膛急剧起伏,在杨玉环的每一次呼吸之下,胸前高耸堪堪便要抵在李钰胸膛。
隔得近了,李钰虽看不清杨玉环隔着重重轻纱的脸面,但却能清楚看到一层轻纱之后的两只深邃澄澈的凤目。
眼波流转,情意无限,好似两汪可以淹没一切的温泉,将李钰牢牢地锁住。
李钰一时看得痴了,双目也一转不转贪婪地盯着杨玉环水汪汪的凤目。
还是杨玉环率先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转目他出,缓步擦着李钰胸膛向船舱一侧的窗户走去。
几缕发丝在夜风的吹拂下飘向李钰鼻端,淡淡的醉人香气沁入心脾,让他呆呆地随在杨玉环身后来到窗前。
楼船飞速在江河中疾行,两岸排排山峦树影向后倒飞。江风暖暖,分外醉人。
此时的李钰眼中再无江色,再无敌我,只有这一个倾城绝世的美人,只想将她重新拥入怀中狠狠温存。
杨玉环极目望向江岸,悠悠道:“钰儿,你会原谅我么?”
李钰和她并肩立在窗前,收回贪恋的目光,同样投目远处,温柔道:“从没有过怨恨,又何来原谅?楼主在我李钰心中,怎会有半个不是?”
杨玉环听他如此温柔的暖声低语,本是平静已极的娇躯再有微微颤抖,缓缓转过面庞,略带哀伤地问道:“钰儿肯原谅我,但我却无法原谅自己。幸好,妾身尚能为钰儿做一点女人能做的事情以弥补过去犯下的种种过错。”
李钰侧目望着她,咀嚼着她话中之意,奈何话里云山雾罩,并不能马上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只凭敏锐的语言洞察力,感觉得到他说最后一句话时情绪微微有些激动。
终压抑不住内心的波涛,李钰勉力抬起右手,将她娇滴滴的曼妙躯体拥进怀里。
两具身体刚一挨触,二人都似触电一般,那等情难自已的复杂感觉,当真是言语难以表达十之一二。
杨玉环颤抖着身体将覆盖面纱的头颅埋进李钰怀里,嘤嘤哭泣响起,连日来的委屈和折磨,尽在这宽厚的胸膛倾泻而出。
即便她有倾国倾城之貌,即便她曾母仪天下之尊,但终究还是一个渴望安全的女人。
李钰静静等她在怀中哭泣,右手轻轻捋过她如水秀发,在这一刻,他心内情绪虽然复杂,但却被爱怜填满,不是男人强烈的占有,不是霸占倾国绝色的快感,只是一种爱怜,对女人,对弱者,源自男性本能的一种爱怜。
待杨玉环的哭声渐渐收止,李钰隔着重重面纱轻轻抬起她秀发顺垂的面颊,低声道:“可以让我再看看玉环的容颜么?钰儿已快忘了你长什么样子了。”
杨玉环闻言一声惊呼,连忙从李钰怀中挣扎开来,倒退七八步,语音倏然转冷,道:“不!不可以!”
言罢,不待李钰作何反应,莲步急挪,迈着小步便奔出了船舱,隐隐还有发际余香和嘤嘤哭泣留下。
杨玉环如此反应将李钰吓了一跳,还待要出门追去,却和迎面奔进舱门的南霁云撞了个满怀。
南霁云见李钰失魂落魄的模样,微微错愕,但却来不及深究,急急道:“不好了,埋伏在汴州城的张将军被叛徒出卖,经过殊死大战才逃出城内,而汴州已尽数落入伪燕之手,我们若如此顺流而下,必然是羊入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