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 第367章 人才储备

作者:新安小胖A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08 21:17:23
最新网址:www.bquge.cn

光是这一套画具,至少价值几百块钱了。

另外,还有一份编辑部的来信:

“邹青同学,作为《港漫少年邹刊》创刊号上投稿的首批作者,贵作已刊登于创刊号。详情请翻目录,以及437页。

小小礼物,是本社对于你所提供的特别赞助。《港漫少年邹刊》编辑部重视每一名创作者,希望今后还能继续收到你的投稿。另外,作为学生,业余创作短篇漫画即可,不可为了长篇连载而耽误学业。”

邹青的父母看到编辑来信,不由感慨说道:

“还是《港漫少年邹刊》的编辑部仗义,不仅仅给稿费多而且及时,还送礼物,另外,还鼓励青儿不能耽误学业。”

邹青咬牙对父母郑重的表示说道:

“学业虽然会努力,但以我的成绩,未必能有什么出息。当然,漫画也是一条可以养家糊口的技能,也不能荒废。将来说不准,指望这一途谋生。”

邹青的父母对于漫画行业也并不陌生,连忙说道:

“对!对!不过,漫画家应该的长篇漫画才能谋生吧?”

短篇漫画大部分都是业余漫画家的投稿。

短篇漫画的困境在于,每次都是单独的投稿。能有一半稿子能被杂志录用,已经算是很高的过稿率了。这就意味着,即使稿费相同的情况下,短篇漫画家因为一半的创作都成为废纸。

短篇漫画家容易因为不断的投稿而心疲力尽,大量的时间,也浪费在不断投稿过程中,而非创作。

长篇连载漫画只需要一开始过稿了,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创作,源源不断的获得稳定的稿费,一直到正常完结,或者是人气太差,被编辑部腰斩。

当然,即使一个连载漫画家,也只有他正在连载的作品,能保证其收益,但却未必能保证下一部作品,还是能够顺利连载。

因为知道漫画创作的不稳定性,《港漫少年邹刊》的编辑部,并不会盲目的鼓励漫画家从事职业创作。

只有一部分天赋很好,并且,通过长期合作,证明了其稳定性,这种漫画家,才在杂志社努力拉拢的对象。

类似于邹青这样的投稿者,仅仅被编辑部视为观察对象。根据其今更多的短篇作品的成绩和质量,来决定是否给他提供一份长篇连载协议。

像他这样的投稿者很多,每一名稿件被录用的投稿者,杂志社都会记录其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及对于作品和创作能力的评价。

最终,形成了一个备用人才仓库,适当的时候,甚至会对积极投稿的短篇漫画家,约长篇连载的稿件。

《港漫少年周刊》首期发行量突破5万本,至第二期发行量再度小幅增长到5.6万本。

计划中十万销量,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

后来《港漫少年周刊》的发行量可远远不止每期十万。至80年代末其发行量不仅仅仅达到了每期10万本的目标,甚至,最高发行量破突破20万。

除了内容丰富和高质量之外,《港漫少年周刊》最大的特色,可能是一直不涨价。20元一本的价格,多年维持不变,而随着物价上涨之后,这本良心杂志显得越来越具备吸引力,所以发行量屡创新高。

即使到了21世纪,互联网冲击实体出版行业,《港漫少年周刊》纸质书的发行量一直可以维持在10万本以上,在香江的杂志中长期处于销售冠军。

几十年后《港漫少年周刊》的功勋元老漫画家麻荣成回忆说道:

“香江漫画在70年代,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同质化,大家都互相借鉴。

只有类似于武侠小说的打打杀杀,才能有销量。

如果按照这条路去走,港漫最终解决肯定是跟武侠小说一样,走进死胡同。

但好在维创出版社进入了漫画行业,最终,在刘森先生倡导之下,我们创立的《港漫少年周刊》,弱化了打打杀杀,江湖味道很重的漫画。

引导创作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漫画,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正是因为靠着题材的丰富,创意源源不断,才使得《港漫少年周刊》不仅仅是香江的漫画,而且逐步成为跟东瀛顶级漫画公司平起平坐的存在。

虽然,《港漫少年周刊》期间刊物,仅有10多万销量,但是在内地市场《少年幻想周刊》销量可以达到100多万,东瀛地区的《少年惊叹周刊》每期也拥有50万以上的销量。

这些杂志,都是隶属于神火出版社旗下!

我们的杂志,最大的优点,可能是就比其他的漫画杂志更重视创意,对于新题材新亮点的重视,远远超过那些同行,正是因此,在竞争无比激烈的漫画行业,我们总是逆势发展,而没有跟其他同行那样陷入衰退。”

三十年之后的神火出版社,已是不弱于米国漫威或是东瀛集英社的存在。尤其是,题材的丰富程度,甚至超越集英社。

集英社早期提倡的友情、努力和胜利三大要素,这也既是王道热血漫画必须要拥有的要素。但到了后期,集英社漫画基本上都是按照既定的套路创作,造成了很多有创意的漫画,却因为不符合集英社的理念而被拒之门外。

相反集英社的对手们,比如,神火出版社却是善于接纳被集英社拒绝的有创意漫画。最终的结果,最然是集英社的对手,因为其傲慢,在后来反而迎来了一波发展。

玉郎出版社。

原本有点意气风发的汪玉郎,近期却有点神经紧张,每天都让人打听神火出版社的动静。

“《港漫少年周刊》第二期销量破五万了!”

“什么?!”

在《港漫少年周刊》的热销刺激之下,汪玉郎坐不住了。

51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的汪玉郎,原名汪振隆,潮汕人由于人多地少,自古以来,就喜欢经商冒险,不喜土里刨食。

汪玉郎也是如此,7岁跟其父亲来香江谋生,仅读完了小学之后,中学刚报名就休学不念,到时代漫画社当小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