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不算大,主要疆域在陕西山西一带。王浩然骑马游历完周国,只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和王浩然只用观察和思考不同,这一路上经历了风吹日晒,走过每一步道路的姬信疲惫不堪,看到镐京的城门之时,第一感觉是终于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姬信到了周王为诸侯进京准备的住处前,正考虑着要住哪一间之时。侍卫们不解地对视几眼,问道:“不知司马欲寻何人,吾等先去通禀。”
“吾自己住。”姬信随口答道。
侍卫们不解地继续问道:“为何不住司马府?”
姬信也很不解地想问,为啥要去住司马的府邸。突然,他明白过来,自己就是大周司马,当然要去住司马府。
调转马头,姬信讪讪地笑道:“吾昏了头。”就在侍卫簇拥下回自己府邸去了。
这的确不能怪姬信,毕竟那个司马府,他只住了3天,就匆匆离开。相较而言,反倒是给诸侯们住的地方,才是姬信更熟悉的住处。
虽然此时已经不是诸侯集体进京拜见的日子,但这里也还是有些因为其他公务前来的人居住。在这些人眼中,姬信司马跑这里来转了一圈就走,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曾经参与过夜袭姬信的诸侯派来的人中,是有人参与过夜袭事件。
姬信司马突然跑到他们门站了一阵,那可是非常令他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等姬信走远后,好几个诸侯的使者都悄悄派人前往司马府看看是怎么回事。
这些打探消息的人离开不太久,就带回了相同的消息,“大王命姬信入宫。”
周王姬发的确很好奇,姬信在外面跑了这么一趟,到底有何收获。然而看到正坐的姬信一脸倦容,姬发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有点太急了。便长话短说,直接问道:“信,此行有何想法?”
“大周可胜纣王。”姬信说出了与王浩然讨论的结论。
“信,既如此,需多久?”姬发继续问。
“若其他诸侯国皆反商,需三年。若诸侯国迟疑不决,最多五年。”姬信也回答得很果断。这同样是视察之后的结论。
王浩然没想到姬发竟然不想多问,也觉得很有趣。但对于王浩然来说,最有趣的就是这次实地考察。
教员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次调查让王浩然感觉非常有收获。
王浩然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再次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好。
作为一个没背景,也没能进入公权力体系的灵活就业人员,王浩然在这次游历中有能力理解周国这个国家的运营,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在商周时代进行一次旅游。
在21世纪,黄土高原被认为是黄土高坡上沟壑纵横的地区。在商周时代,这里的确地势起伏,但是整体上还算平坦。真正的地势起伏,是地质上的皱褶区所导致。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里的“地壳”起伏不平,形成了山脉。黄土则在某个程度上将这里的起伏给填平了。
周国可以直接控制的人口大概超过300万,其境内人口大概可能也许在600万以上。在这种连纸都没有时代,王浩然也没兴趣把精力浪费在搞清楚具体情况上。
即便是这300万人口,周国王廷可以真正放心利用的也不过100多万。这些可以放心利用的人口要么是姬姓以及分家形成的人口,要么就是各地的大族。剩余200万则是各种小势力。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野人”。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所谓野人,不是不开化的蛮人,而是在“野地”和“林地”生活的人。这时代的普通人并不具备大规模砍树的技术实力,以城邑为核心的地区,覆盖范围不可能超过70里。在这个范围之外都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所以才说“野外谓之林”。
王浩然尝试着让姬信与野人交流,结果镐京人姬信甚至连语言相通都办不到。镐京与野人之间,存在着生活方式与文化水平上的巨大差异。
不管是大周还是大商,都没有能力将这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而且从政治上讲,这200万野人中,的确可以利用少数人。但是绝不可能大规模给予这些血缘关系并不紧密的野人政治地位,这么做存在政治和安全上的风险。
即便如此,王浩然也觉得4万精锐计划完全可以实现。
当然,王浩然在浅层次上,譬如人口,征兵数量,装备与后勤供应,与姬信进行了讨论。这也让姬信对于未来的灭商战争有了信心。
只是周王姬发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询问或者表达自己的看法,他问了几个很现实的问题,譬如士卒从哪里征集,在哪里训练,需要训练多久之类的问题后,就问起了另一个问题,“信,汝可愿去渑池领军?”
姬信听到这么一个话题,突然就不困了,“大王,渑池战况如何?”
此时姬兰损失数百骑兵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之后姬兰就再不敢自作聪明。渑池方向再次陷入了暂时的平静状态。
姬信的确很想去见识一下,就在意识中询问王浩然。王浩然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答道:“你去那里只是为了长长见识?若是如此,你还不如接着去视察。”
对于王浩然的回答,姬信其实不反对,便问道:“鬼君,真的没有守住的可能吗?”
王浩然觉得姬信有点不长进了,这种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意味着姬信完全忘记了兵法的要义。王浩然很无奈地答道:“你最好想想,大周是否有非守不可的必要。三花又是否有非攻占渑池不可的需求。之后你再考虑其他事情。”
姬信却有些委屈地说道:“我也不能直接把这个问题抛出去。太得罪人了。而且鬼君请想,大王如此问我,定然有派我前往渑池的想法。”
被姬信这么一解释,王浩然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没有从现状去考虑姬发。姬发既然重用了姬信,自然是为了让姬信发挥更大的用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尽可能榨干姬信的价值。
确定了这个思路,王浩然答道:“你问问姬发,到底是保存人力重要,还是保存渑池重要。”
姬信被这个问题给弄得不知所措,却还是开口问道:“臣请问大王,是保存周军为重,还是不惜代价,保住渑池为重。”
下一刻,姬信看到周王姬发的神色一变,目光登时锐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