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宋昭公刚出城门,那边留守的两位将军就接到王姬的传唤,说让入宫,谈谈城市的防卫问题,两人不敢不从,就入了宫,入宫后,宫门就被王姬的亲信卫士给锁了。
另一边,全副武装的公子鲍在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了驻军,驻军的中层将领大都被他买通了,发表了一番要推翻现行统治的演说,士兵本就对宋昭公有意见,公子鲍平日对他们又好,顿时就都成了公子鲍的拥护者。
公子鲍就带着这些军队杀出城,追赶宋昭公的车队,沿途边追便喊道:“王姬命令废除宋昭公,由公子鲍继位。”
百姓在公子鲍的蛊惑下,也纷纷加入,等追上宋昭公的时候,只见是人山人海,喊叫“杀掉昏君”的声音雷般响亮。
宋昭公的卫士见来了这么多人,还没等公子鲍人马杀过来就跑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勉强接战就大都投降了。
忠诚的荡意诸带着昭公的亲兵抵挡了一阵,见敌人越来越多,就跑到昭公面前,劝他赶紧逃走。
宋昭公沉思半晌,才说道:“国内国外,我把人都得罪遍了,哪里有我容身的地方啊,不如就死在这里得了。”说罢命人将身边的财物都分给手下亲兵,让这些亲兵逃命去,却没有一人肯走。
这时,公子鲍的战车已经冲了过来,身边那些士兵挥舞长戈下手也不留活口,荡意诸挥舞宝剑迎了上去,可是敌人人数太多,不一会就力竭而死,昭公身边亲兵奋力保护,逐渐一一战死,最后宋昭公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公子鲍抬着宋昭公尸体回城,在右师华元,左师公孙友及其宋国其他臣民的拥护下,继位国君,号为宋文公。
又一起叛乱事件发生,作为国际维和部队头领的晋国责无旁贷的要进行讨伐,宋国小国,兵力较弱,赵盾这次没有亲征,而是以荀林父为将,率领卫、陈、郑三国军队征讨。
四国联军刚刚进入宋国国境,早有准备的宋文公特使已经带着礼物来了,好几车的金银玉帛送到联军大营,宋国特使拜见荀林父。将宋国情况做了解释。“宋国国君无道,百姓已经饥寒交迫,幸好有公子鲍为大家着想,让宋国度过了灾难,在百姓的拥戴下,公子鲍才杀掉昏君,自己登上王位。”荀林父见了礼物又听了解释,就要撤军。
郑国郑穆公不愿意了,这连续的诸侯叛乱,晋国折腾着这些小弟一趟趟的跑,收点礼物就回去了,这正义何在?公理何在?
郑穆公就问了荀林父,荀林父笑道:“齐国叛乱的事情和宋国是一个模式,既然齐国都得到了原谅,那我怎么能惩罚宋国呢。”
随后,命各国班师。
卫、陈、郑三国国君退出来后,都很不高兴,还是郑穆公说:“这晋国是不行了,怎么这么唯利是图呢,这伯主位置肯定是要换人了。”卫陈两国国君点头赞同。
三国回国后,与楚国原来就走的密切的郑穆公率先向楚国暗送秋波,从此又投入了楚国的怀抱。
诸侯国见郑国叛变,也都立场有所动摇,晋国的形象因为这几番操作的处事不公,有所损伤。
赵盾对这些都心如明镜,但是晋国不是前些年的晋国,作为晋国一把手,他需要更多的精力用在国内,平衡国内他与王室,他与各位世家的关系。
还好,造反的齐懿公的报应来得很快。
原来,这齐懿公不知道脑袋缺了哪根筋,竟然喜欢走哪里都带着这么两位大臣。
一个是被他夺走了媳妇的阎职,一个是被他刨了老爹坟的邴歜。曾经有人劝过齐懿公,说您身边有得是人,可是你为什么非要带着他俩,不怕他俩害你吗。
齐懿公笑道,他俩都对我忠心耿耿,怎么会怨恨我呢?
这年夏天,齐国国都临淄特别炎热,在临淄城的不远处,有一个旅游胜地,名叫申池,草木繁茂溪水清澈,四面环山凉爽异常,是历代国君的避暑之地。
齐懿公就又带着这二位心腹去了,内侍在溪水旁边摆上酒宴,懿公一边纳凉一边饮酒做乐,阎职、邴歜二人就在旁边给他侍候局儿,由于太过快活,这懿公就喝大了。
内侍见他喝多了,就抬来秀床,摆在大树的树荫下,让他休息。懿公不一会就酣睡不醒。
阎职、邴歜见他睡着,就坐在一旁,这邴歜对齐懿公挖了自己父亲坟墓之事,是耿耿于怀,一直就怀恨在心,此时见这个场景,就觉得报仇的时候到了,但是阎职在这里呢,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啊。
便心生了一计,从那大树上拽下个树枝,敲打阎职的脑袋,连着敲了好几下。
阎职怒了,问他什么意思,干嘛要欺负他。
邴歜便说,媳妇跟人跑了都能忍受,这么打几下还算欺负吗?
阎职就讥讽他,说老爸的坟被挖了,还把腿给剁下去了,这耻辱不是被我这个更严重吗。
邴歜见阎职也是隐忍,就说了,这辱你辱我的仇人就在这儿呢,就咱们两个人在,这不是天赐良机么。
就这么着,两人一拍即合,将齐懿公身边的内侍骗走,一人一剑就砍了懿公的脑袋,然后不慌不忙的驾车逃往了楚国。
齐懿公在他这短短的执政期,基本做到了人见人烦,所以当他被杀消息传入临淄,朝中几个辅佐大臣都没提给他报仇的事,直接就立了公子元继承君位,号为齐惠公。
齐国第二十一代国君,齐懿公商人,公元前613年到公元前609年,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在人生履历中写上:荒淫好色,因此废其子,改立公子元为君。
另一位造反的宋文公没有齐懿公这么倒霉,在位二十一年,虽然一辈子活的磕磕绊绊,最后起码是寿终正寝。
晋国日渐衰落,等赵盾意识到这一点时,楚国已经开始崛起,因为中国历史上那位传奇的楚庄王已经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