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如同刚才,朱由检头脑一热,给王元雅和朱国彦下旨让他们去防守喜峰口,结果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惊喜,不会有什么意外,喜峰口守不住,三屯营和遵化也保不了。
结果,还是一样的结果。
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把富庶的京畿之地给打成筛子。
原本在建奴来犯之前,王元雅就已经接到了下面一个参将的禀报,报称有敌来犯。
有敌情,做为封疆大吏,首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派斥候出去核实一下,也不算什么难事吧。
可王元雅是怎么做的呢?
他武断地认为这只是蒙古哈喇慎的一次小规模袭扰,不以为备,错失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良机。
有卧龙之处必有凤雏,王元雅是卧龙,总兵朱国彦就能称得上是凤雏。
喜峰口失守之后,三屯营和遵化城就成为了建奴的必经之路,朱国彦驻守三屯营,居然拒绝了前来驰援的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不放他入城。
结果导致赵率教在赶往遵化的途中,遭遇到了建奴大军的埋伏,全军覆灭。
也想不通朱国彦的脑回路是如何的清奇,援兵来助他守城,居然将其拒之门外。
难不成他以为自己是唐朝的张巡抑或是本朝的张文正,能把三屯营打造成睢阳和洪都?
事实上,在赵率教阵亡几天之后,三屯营便告失守,朱国彦也紧跟赵率教同赴黄泉路了。
也不知道过奈何桥时,朱国彦看到赵率教,有没有后悔他当时的决定?
所以说朱由检无法直接下旨给王元雅和朱国彦,就算真得可行,以这对卧龙凤雏的德行,遵化能守的住才怪。
而现在唯一能指望的,恐怕也只有袁崇焕的关宁军了。
可惜的是,远水难解近渴,那怕现在就给袁崇焕下旨,让他调防遵化,但时间上也是远远来不及的。
而且袁崇焕这个人虽然有一定的才干和能力,但其短板也是十分明显的,好大喜功,擅权独断,将这场国运之战交给他,朱由检未必放心啊!
想来想去,唯一可行的,也只有自己御驾亲征了。
自己的命运必须要抓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朱由检死了也不甘心呐。
如果自己也守不住遵化,死在了那儿,朱由检也认命了。
现在死了,或者苟延残喘到十五年后,又有多大的分别?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持三尺剑,立不世功!
这是谁说的,朱由检忘了,但其中的豪迈之情,却始终让他无法忘怀。
以前当一个小公务员没机会,现在穿越成为一代帝王,又何需畏首畏尾,一句话,干就完了!
成了可不止是会所嫩模,后宫三千佳丽随便采撷。
败了大不了再死一回。
反正上一世自己已经淹死在了滔滔的洪水之中,现在多活的每一天,其实都是赚的。
不过就算是朱由检打定了御驾亲征的主意,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依然是困难重重的。
首先说皇太极,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就能对付得了的主。
皇太极是野猪皮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在四大贝勒之中也仅仅排名第四,努尔哈赤病死之后,按理说这汗位再怎么轮也不到皇太极的头上。
但皇太极却是一个城府极深并且富有谋略的人,首先他挑唆阿敏和莽古尔泰,使得两人内斗,而后成功地拉拢到了代善一派,在汗位之争中笑到了最后。
皇太极虽然成功地当上了大汗,但建奴内部依然是四大贝勒共治的局面,并不是皇太极一个人说了算的。
在其后的几年之间,皇太极极尽腾挪手段,将建奴大权独揽于手中,并于公元一六三六年悍然称帝,改国号为清。
在这个时代中,皇太极绝对称得上是一方枭雄,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
自从萨尔浒之战后,建奴彻底地崛起,整个辽东的形势便是急转直下,攻守易势,明军从此转入了战略防御,再无大规模进攻建奴的能力。
在辽东,长期以来便流传着一句话:“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可见建奴八旗兵之彪悍凶横,战斗力相当的强。
相比而言,明军的战斗力就稀松的多了。
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不过欠饷无疑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如果士兵饿着肚子去打仗,战斗力当然是可想而知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
只要饷银到位,明军未尝没有一战之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朱由检轻叹了一声,喃喃自语道:“古今中外,上到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没人能逃得过这孔方兄啊!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
现在的大明国库,空空如也,就连皇宫内帑,也没有多少银两。
崇祯做为大明天子,兜比脸都干净。
辽东战事频繁,所耗费的银两几乎是掏空了大明的家底。
而连年的旱灾蝗灾,许多地方是颗粒无收,大量的农民成为了流民。
地里没有收成,赋税自然也收不上来,朝廷也没余粮去赈灾,流民随时都会变成暴民乱民。
老百姓不想被饿死,只能是起来造反。
朝廷平叛又需要大量的银子,只能是向老百姓加派赋税。
老百姓没有活路,更多的人就会加入造反的行列。
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
大明之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朱由检想要御驾亲征,首先就得搞来钱。
没钱发饷,士兵们就不会拼命,甚至出现阵前哗变,倒戈相向的事。
这个后果可是灾难性的。
做为穿越者,朱由检并非没有搞钱的手段。
毕竟后世那么多可以借鉴的发明创造,随便整几样出来,银子自然是大把大把地赚。
但可惜时间上面来不及啊!
朱由检空有赚钱的手段,但奈何却没有时间呐。
怎么办?
借钱吗?
朝廷是没钱,但北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富商士绅,哪个不是富得流油。
可惜这些货色一个个堪比葛朗台,吝啬的要死,朱由检那怕放下颜面,也恐怕借不来多少银子。
忽然,朱由检眼前一亮,暗叫一声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