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病人通常会去找外国医生看病,而且外国人的病房在专门的楼层。
不过,这里的护士站也会有外国人的病历资料,毕竟总会有特殊情况存在,外国医生来不及处理的时候,就可以让华国医生顶上。
还有一些,比如老约翰,因为脾气坏,在外国病房那边受不到优待,甚至还被针对,就专门跑到华国医生这边治疗,住这边的病房。
老约翰,就你了!
翻看完老约翰的病历资料,魏琳把病历放到柜台上,伸出手指,在老约翰的名字上轻轻点了点,心中一阵喜悦。
外国人,脾气暴躁,心胸狭窄。更重要的,因为自己作,刚把自己的腿给作没了,憋着气正打算找个发泄对象,把那股邪火给发泄出去。
这几天,给他诊治的李医生,轮班负责护理的护士,都小心翼翼的,严格按照医院定,一板一眼,丝毫不差地工作,生怕被老约翰找到理由,充当了他的出气桶。
越是这样,老约翰憋的火发不出去,就憋得越是厉害。从手榴弹的爆炸当量,已经憋成炮弹级别了。
找到了目标,魏琳开始考虑计划。
医院对清洁工的要求,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全时在岗。所以分了两个班,在下午两点交接班。赵虎现在还在上班,说明他这个月被安排的都是下午班。
现在距离赵虎下班时间近了,魏琳的计划也需要多考虑,今天是没法设计他。
而且,魏琳也需要多观察赵虎,才能根据他的行为举止特点来制定对付他的计划。
赵虎还在努力干活。他干起活来,很是注重细节,看上去完全就是个有经验的老清洁工。
比如说,他会把水桶放在走廊还没拖到的那一段,在那边清洗拖把后,去到前面向后拖。
边拖地边后退,防止自己的脚踩脏了刚拖的地面。拖到了水桶边,把水桶拎起来,后退一段距离后,再重复刚才的过程。
看得多了,魏琳就看出个规律。
有些人的感觉格外敏锐,不自觉中也会做到一致,或者说是强迫症,而赵虎,就是这种人。
他每次提起水桶,都是退后五步停下;洗拖把,每次都是在水里冲洗十二次;拖地,同一个地方,一来一回后,他都要再重复一遍。
临下班这段时间,赵虎只在拖地,所以魏琳也只观察了这些。
清洁工要做的工作还有不少,拖地只是一项,其他的还有擦洗走廊墙板、病房外门门框,清倒病房门口垃圾,打扫楼梯,等等。
相信这么多工作内容,总会能从中发现对付赵虎的机会。
吴姐从病房回来,见魏琳坐在她的椅子上,也不赶人,从旁边另拖把椅子过去,靠近魏琳坐下,低声开始跟他八卦起医院里的消息。
“魏医生,侬晓得伐,那个老赵,是靠着刘组长的老婆才能来医院的。听说他跟刘组长老婆,以前是一对。”
今天,外科华人区,最大的变化,就是来了清洁工赵虎。
吴姐爱八卦,首要目标当然是弄清楚赵虎的信息资料。
魏琳笑了笑,只当八卦听,不去相信。
别说他知道赵虎的真实身份,就算不知道,愿意帮老婆的前男人找工作,除了他知道历史上有位姓赵的这样做过,真没听说过多少。
一夜时间,正常过去,没有特别事情发生。
魏琳下班离开医院,先去了报社那边。
猎奇探怪的小报,将防御城墙堆得很高,从不担心会出现触线的情况,再加上内容低俗,很适合普通百姓追看,完全是野蛮生长式的发展。除了名声一般,发行份额已经相当于一些中型报馆。
这是个意外之喜。本来魏琳的想法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搜集信息,没想过会带来不斐的收入。
上楼喊着李秀宁一起去吃早饭。李秀宁知道魏琳昨天晚上值夜班,今天早上特意没吃早饭,就等着他来。
研究会这边,已经招到八个人。
有几个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有几个,则是在李公树的夜校那边上课时,发现的学员。都是正直、有爱国热情,也有情报天赋的年青人。
最开始的那三人已经学会收报发报电文破译,正由他们三人向另外五人教学。
人数多了,再在这楼上就显得拥挤。
魏琳想到了买下的工厂。
实验室只用了办公楼,厂房暂时都闲置着,完全可以把研究会搬到厂房去。厂房里面足够宽畅,可以在里面训练。
把事情跟李秀宁讲过,她也愿意。都挤在三楼,确实感觉到憋屈。
吃完饭,先跟李秀宁去工厂那边,规划厂房的设置。顺便在那等着,看钟小寒会不会去实验室参观,确立应聘关系。
工厂在法租界西南方向,临着衡山路,靠近徐家汇法电2路车站。到了那里时,黄参正在睡觉,魏琳没喊他,直接和李秀宁先进了厂房。
厂房里原来的机器都被原厂主拆走了,剩下空旷的房间,正方便两人安排各种训练设施。
按两人商量的规划,电讯方面,李秀宁教授的内容足够应用;下一步,她准备再向研究会成员教授易容化妆;擒拿格斗国术,两人都可以教授;摄影驾驶射击速记痕迹等各种应用型的技能,魏琳可以先带员工入门,后期会寻到更专业的老师来教授;有关情报,从搜集到判断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其他的各种理论知识,也是在前期由魏琳介绍概论,后期寻找专业的老师教学。
现在的沪上,各种情报组织林立,已经逐渐有成为情报中心的趋势,等战争全面爆发后,作为侵华日寇最重要的大本营之一,隐藏在沪上与日寇作战,必须要成为精英,才能坚持下去。
站在空旷的厂房中,魏琳和李秀宁两人畅谈各种设想。
在魏琳的影响下,李秀宁对于未来的艰苦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各种训练规划完全都按她能想到的最残酷环境来建立。没有盲目乐观,没有好高骛远,只有吃苦和吃苦。
正讨论间,听到外面有汽车喇叭声传来。
“是来了么?”
李秀宁有些期待地问。
她听魏琳介绍过磺胺药项目,知道这是个足够让他们青史留名的事业。
“出去看看。”魏琳说道。
他也希望是钟小寒来到,这样就不用他再花费时间去另外找人。
说着,两人一起走出厂房,看向工厂大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