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定当竭心殚力,不负陛下信重。”
话都说到这份上,施凤来若是还要继续推脱,那纯属于是给脸不要脸了,无奈之下只能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今内阁首辅已定,还望诸位爱卿能够与施爱卿同心戳力,让我大明早日扫清内忧外患,还亿兆百姓于安宁。”
看到施凤来配合,朱由检也是说了句自己都不信的场面话,如今就先这么凑合着吧!
满朝文武都是酒囊饭袋,愣是没有一个合格的内阁首辅人选,朱由检也只能是矮个里面拔将军了。
在敲定施凤来继任首辅后,那些兴冲冲的东林贤达们,一个个都像是死了爹似的,底下变得无比沉闷。
钱龙锡,李标这样的强劲人选没有上位也就算了,他们还有着拥立之功的来宗道,结果居然是施凤来这个冢中枯骨捡了便宜。
私下里这些人眼神交汇,准备着整理施凤来的黑料,好让这个阉党余孽早点下台。
而施凤来作为这场权斗最大的胜利者,心中也没有丝毫的兴奋之意,黄立极都坐不稳的位置,他更没有那个本事。
本来还想着在内阁里面混上两年,把该做的事情办好后,再急流勇退的施凤来,感觉自己怕是连一年都撑不过去了。
“退朝——”
满怀心思的朝臣们,此刻也没谁跳出来给朱由检不自在,倒是让朱由检轻松了许多。
“那十万两银子,可曾拨付于东厂?”
下朝后的朱由检在用过早膳之后,对着王承恩问道。
“回皇爷,奴婢昨晚就安排人清点出来十万两银子,连夜送到了东厂高公公手里。”
对于自家人,王承恩可是开了后门,那是能有多快有多快,并未像往日那般拖延。
“那就好,朕如今虽说是继承了大统,可能用之人依旧太少,外廷的文武朝臣皆不足信,大伴往后也要多挑点担子才是。”
经历了接二连三的背叛,朱由检提前体会到了,他临死前的最后感悟——“朝臣皆可杀!”
“奴婢虽说是有心去为皇爷您分忧,可也有自知之明,奴婢侍候侍候皇爷您还行,若是要做什么大事儿,却是没有那个本事。”
王承恩也知道,朱由检如今不再像是前两个月,对他们这些阉人百般提防,甚至是有了用内廷抗衡外廷的想法。
但他自认没什么大本事,不可能像是魏忠贤那样,将外廷压制的抬不起头。
皇爷若真把重担压到自己身上的话,最后对自己失望事小,耽误了皇爷的大事,那他王承恩可就百死莫赎啦!
“大伴倒是个实诚人,不过能力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朕忠心。
往后多和高时明接触接触,好好跟着他历练历练,东厂还是要大伴你看着,朕才能高枕无忧啊!”
朱由检自然也知道,王承恩不是什么有能力之人,但挡不住王承恩忠心于自己啊!
“皇爷,奴婢觉得曹化淳,曹公公更适合执掌东厂,奴婢也就是能侍候皇爷的饮食起居,别的怕真做不来。”
听到朱由检准备把东厂这个帝王耳目交给自己,王承恩连忙推荐了曹化淳。
这种差事需要的是果敢之人才行,按照他的性子,还真心不适合血淋淋的东厂。
“曹化淳何时能够抵京?”
听到王承恩说曹化淳,朱由检想起了自己这个得力的心腹,对于曹化淳他可是准备大用。
“按照曹公公的性格,在接到皇爷您的旨意后,定会日夜兼程的赶路,算算日子的话,应该这两天就能回来。”
因为是王安的干儿子,曹化淳在魏忠贤执掌大权后,就被从朱由检身边赶到了南京。
就这还是看在朱由检面子,要不然凭借他和王安的关系,注定是死路一条。
在朱由检继位以后,把曹化淳提拔为了南京内守备太监,想要用他帮自己震慑江南之地。
不过后来有了系统出现,原本要被弄死的魏忠贤,最终成了新任南京内守备太监,曹化淳也就没必要留在江南。
可以说因为这个变故,曹化淳比历史上提前回到京师,而不是待到了崇祯三年。
“他也是个忠心的,只是朕对他另有安排,东厂这副重担,终归是要交到大伴你手上。
大伴也无需太过担心,往后的东厂不会如同现在,只要好好的探查天下不法即可。”
曹化淳确实是要比王承恩有能力,但朱由检却没准备让他去执掌东厂。
御马监虽说除去了唐遇吉,李玉镇这些贪婪的硕鼠,但依旧是一个烂摊子,行事果断的曹化淳比较适合。
而东厂的差事虽说不怎么适合王承恩,可朱由检心中的打算,却是要改变东厂的职能。
把他们从皇帝手中的刀,变成纯粹的耳目,往后东厂只需要探查即可,无需执行抓捕审讯任务。
这样的话,心思缜密的王承恩更为适合,所以东厂朱由检是打定了主意,要让王承恩接手。
“奴婢定会尽心去办,绝不给皇爷您丢脸。”
听到往后东厂只负责探查天下不法,王承恩觉得他还算是力所能及。
至于这样比以前少了威风,丧失大部分的权柄,王承恩并不是特别在意。
做人不能太贪心,要不然刘瑾就是最好的榜样,王承恩可不想被拉到菜市口凌迟处死。
“嗯!
朕把施凤来扶上首辅之位,那些朝臣定会变得不安生,这几日大伴多去东厂走动走动,有什么风吹草动及时来报。”
朱由检想想底下的幺蛾子,就又忍不住的头疼,那些朝臣绝不会因为施凤来上位就停止党争内斗。
可惜他对此毫无办法,毕竟知道那群狗东西的秉性,但他也总不能把所有的朝臣都给罢免了,那样恐怕维持这个烂摊子都难。
“奴婢领旨——”
王承恩也清楚,朱由检今日让施凤来做首辅,定会引出一连串的风波。
可他也不觉得奇怪,阉党自家皇爷不放心,对那群道貌岸然的东林君子们,皇爷也是做出了种种制衡。
要不然也不会在东林党人请求召回韩癀时,皇爷暗示那些残存的阉党成员,对韩癀进行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