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陈霸先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选择路线

最新网址:wap.haiyunw.com

在得到父亲陈霸先的肯定后,陈昌终于是可以放下心来。

只要能不回吴兴老家,那么他的命运轨迹就将发生改变。

虽然另外选择的一条路未必是坦途。

可不论怎样,这是摆脱束缚的第一步。

是以心情一下子舒坦开来。

对于渺茫的前途也不再感到恐惧了。

其余的话也不多说,于是从父亲陈霸先这边告辞出来。

只是在临行前,想到一件事,并告诉了父亲。

冼英命其兄长冼挺,带着两千的人马,目下已到了高要,驻扎城外。且希望能得到其父陈霸先的允许,带队随其出征交州。

陈霸先早在这之前已经接到冼英的书信,信中感谢他同时,并言将让兄长冼挺派出人马以助。

如今听到冼挺已率部到了,自然高兴,赶紧命人安排招待。

陈昌从这边出来,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然而他刚刚进门,苏心斋就告诉了他一个意外消息。

说是李学道其实并没有死,如今有了踪迹。

原来李学道当初是诈死的,从这边跑出去后,如今已经到了李贲身边。李贲因为跟他同族的关系,在伪朝安排其为左光禄大夫。

其朝按照梁官职,亦是十八班,而左光禄大夫位在十七班,已是很高了。

虽然不排除这个左光禄大夫是荣誉显官。

不过不管怎样,李学道已在李朝站住了脚跟。

提起李学道,自然不能不让人想起李学道儿子李用,以及他身上所带有的那个刺青——獭。

先时因为李学道突然的死亡,线索也就断了,他也不能再继续追查下去。

如今,既然李学道在交州再次出现,陈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势必要弄清楚这个‘獭’是怎么回事,其中到底牵连了多少人。

可说到底,要怎样才能让父亲同意他,让他同行到交州呢?

虽然他开春已是年长一岁,到底还是少年,恐其父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是不好同意他随行的。

但陈昌知道,这是唯一一次能了解‘獭’的机会,他不能放过。

所以,他必须取得父亲的同意。

只是,他一时又苦思而不得,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当然,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现在不是还没有动身吗,他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会有办法的。

晚上,沈恪来讨问陈霸先的主意。

陈霸先但说要将妻儿留在泷州陈法念处,暂时不回吴兴了。

沈恪倒是奇怪,为何陈霸先突然又改变主意了?

问后才知因为陈法念是陈昌义父,陈法念又是新、石二州刺史、南江督护,在这一带势力雄浑,无人敢来滋扰,故放妻儿在陈法念处比较放心,也不必有舟车劳顿之苦。

陈霸先他因为之前没有想到这一点,故而才有了打发妻儿回老家的想法。

沈恪听来,倒是颇有道理。既然能够免于劳顿,何必跑那么远送回老家?

是以也就不再劝,自去了。

陈霸先回到住处,自然要跟内人章要儿商议一番。

章要儿没有不同意的道理,点头同意。

陈霸先于是作书一封回了陈法念,说等过些日子就将妻儿送去,有劳云云。

第二天,杨㬓找到陈霸先,担心的问起陈霸先进军路线,是走水路还是陆路。

本来,如果是会合了萧勃的人马,陈霸先是做不了主的,杨㬓也犯不着问他。

如今既然全权委托给了陈霸先,杨㬓自然要问计于他。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陈霸先思索了好久,也推演了许时,心里也早已有了答案。

故而听到杨㬓问,乃不假思索言道:“霸先以为,若是走陆路,沿途皆是山林,此又是草长莺飞之节,瘴气横生,士卒将有染病之险。”

“若是贸然前进,则必重蹈卢子雄等覆辙。就算杀将过去,也必使得战力锐减,恐会损兵折将,不战自溃。”

“而若待到秋日再行,又是耽误数月,只怕朝廷也没有这个耐心继续等下去。故霸先以为,陆路不行,可改走水路。水路不但可避瘴疠肆虐之险,且还能出其不意,给贼人一个措手不及。”

杨㬓点头道:“走水路虽然能避开瘴疠之疫,然则陈司武对于水路一途可有把握?”

陈霸先手上有数艘萧映时期留下来的楼船,这些楼船本来就经常需要出入内江和近海,也经受过考验,故而船只的牢固程度还是可以的,也适应于海航。

需要考虑的是,这些楼船出入的都是近海,如果要想真正运用于远海作战,则必须经过相关的训练不可。

远海作战风浪大,且水路并不熟悉,还需仔细研究。

在陈霸先决心要走水路的那一刻,早已在留意搜集相关方面的资料,并请教沿海渔民有关潮流、季风等航海知识。

不过早些时候已经有许多商人远洋他国,以海路往返于世界各地,航海知识早有积累,对于陈霸先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就算是在前时,有汉武帝组建的一支楼船水师,曾数度远航作战,在平定南越国、东越国叛乱,以及讨伐卫满时,都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故而陈霸先的想法是切实可行的,也唯有水路一途是最佳选择。

他现在需要做的,是确保航线的准确,以及让士卒尽快适应海上风浪。

所以他必须请教渔民,绘制图纸,堆积沙盘来进行推演,以及安排训练等相关事宜。

同时,还需尽快赶制器械,贮备足够的粮草和药品。

这些都是需要耗时准备的。

他为了没有后顾之忧,是以必须先得将家人安顿好。

也只有安顿好了家人,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征伐交州之事业上来。

于是在这之后数天,他一旦得到陈法念的回信,立马收拾行囊,亲自带着家眷,朝着泷州陈法念府邸赶去。

陈法念既然身为新、石二州刺史,又是南江督护,办事地点自然得往南江一带靠拢。是以在石州之事暂时处理完后,立马将衙署等全都迁往新州。

新州不但有刺史府,还有南江督护府,且离泷州近,在这边办事自然方便些。

当然也主要是因为西江一带陈文彻所部的投降,俚僚得到了安抚,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就将重心南移了。

陈法念在得到陈霸先的回书后,也即在泷州为他们安排了住处,等候他们的到来。

最新网址:wap.haiyunw.com
来源更新: